“飞天碳将国家碳市场未覆盖的大量生态贡献量化成碳指标,通过市场获取经济效益,探索了绿色资源转化的新途径、绿色金融实现的新模式和绿色产业发展的新体系。投入运行以来,发布了全国首个对标国际的自愿碳减排标准《飞天碳信用管理与标识指南》,获批设立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碳普惠分会,飞天碳成功应用于马拉松、航空、零碳产品等碳中和场景……”甘肃科技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吴树宏如是说。
抢抓“双碳”机遇
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的关注不断增加,碳市场成为全球各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手段。《京都议定书》中提出,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是实现各国减排目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途径之一。碳市场由于其良好的政策兼容性和金融衍生性,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之一,在欧盟、北美、英国、韩国等区域和国家发展势头强劲。
随着政策机制不断健全和完善,碳市场建设更加规范。中国积极稳妥地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在国际碳约束不断加强的背景下,低碳发展规划不断提速,中国的区域性碳市场也取得较大进展。
建立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特别是配额交易市场,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分阶段推进。建立自愿碳交易市场是建立国内统一碳交易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自愿碳交易市场的基础制度和管理办法的制定与实施,可为研究与制定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的交易机制、法规政策等提供重要的实践依据,从而为通过碳交易市场建设促进实现双碳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甘肃省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总经理郭军洋说,“甘肃省潜在碳资源每年在1亿吨以上,年价值在50亿元以上,可开发20年,按50元/吨测算,经济价值1000亿元。全国潜在碳资源每年20亿吨以上,年价值千亿元以上。”
目前,国家碳市场仅覆盖造林碳汇等极少领域,地方大量生态贡献蕴含的碳资源无法开发,亟需找到破解的新路径。甘肃省情况尤为突出,作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是新能源产业大省、重要碳汇储备区,生态贡献大,潜在碳资源丰富,90%以上碳减排指标亟需找到变现的路径。在此背景下,为弥补国家碳市场的缺憾,甘肃省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创新建设“飞天碳”产业体系,意在将国家碳市场未覆盖的碳减排、碳吸收领域生态贡献量化成碳指标,通过市场交易获取经济效益,通过“零碳产品”碳足迹管理赋能绿色产业发展。
构建自愿碳减排体系
2023年以来,结合敦煌市国家低碳试点成果,甘肃省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创新开发“飞天碳”产业体系。“为此,甘肃省碳排放权交易中心通过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发布了全国首个对标国际的自愿碳减排标准《飞天碳信用管理与标识指南》,指定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碳普惠分会为飞天碳信用(FACC)管理机构;发布备案分布式光伏、地源热泵、建筑垃圾资源利用等方法学6项,推进新能源汽车、氢能利用等领域方法学开发10项;储备六个省份及部分域外国家各类碳减排项目25项;发布了项目审定核查指南和项目设计实施指南,选定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广州赛宝认证中心、中国船级社、北京碳宝科技4家审定核证机构;开发完成“甘肃碳交”系统和飞天碳注册登记系统;开发上市2个类型飞天碳产品。”甘肃省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副总经理张小恒介绍。
甘肃省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紧扣全省重点产业发展布局,“将飞天碳与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联合兰州市政府搭建‘飞天碳四链融合示范园’,引入上下游市场主体,打通飞天碳生态价值服务链,实现科技赋能、人才赋能、金融赋能和数据赋能,形成新质生产力。目前,示范园合作机构近100家,可提供咨询、认证、交易、金融和人才培养一站式服务,能向政府和企业提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综合解决方案。”甘肃省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战略发展部部长杨翔介绍。
经过推广普及,飞天碳已成功应用于2024兰州零碳马拉松、世界前沿科技大会与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会议、中石油“零碳加油站”、吉祥航空“碳中和航班”、敦煌萃“零碳白酒”、西北永新“零碳涂料”、甘肃农垦“零碳农产品”、白银市环保产业协会和中建五局“零碳办公”等多种应用场景。兰州兰石飞天碳质押融资开发了碳减排金融支持工具,“碳本溯源 数据赋能”碳数据资产开发项目荣获2024年“数据要素X”大赛甘肃分赛二等奖。
打造知名碳信用品牌
目前,甘肃省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构建了“标准开发—减排技术项目方法学—减排活动项目—飞天碳指标—飞天碳交易—飞天碳中和行动”的业务体系。
未来,将继续打造“飞天碳”碳中和信用平台,将特色生态产品贴上“飞天碳”标签,助力低碳技术产品走向市场,实现双碳效益溢价,有效应对碳壁垒,带动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探索赋能产业发展新方式。推动技术侧、供给侧、金融侧、用户侧和产业侧深度融合,打通“绿色资源—绿色资本—绿色产业项目”的循环体系,特别是打通金融侧,积极与金融机构对接,开发飞天碳金融产品,为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撑。积极引入上下游市场主体,以“飞天碳四链融合示范园”为招商载体,形成体系化服务市场的能力。聚焦特色优势产业,以碳足迹管理为抓手,建立“飞天碳标签”评价体系,搭建“飞天碳零碳电商”平台,推动飞天碳数据资产化,助力绿色产品走向市场,实现绿色效益溢价,与产业发展实现“共生、新生、再生”。
修订完善《飞天碳信用管理与标识指南》,确保与国际碳市场接轨,适应国内外碳市场的发展需求。推进方法学标准化,具备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出体系化标准的能力。选择代表性强的飞天碳方法学,争取升级为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方法学。规范“飞天碳中和”评价体系,引入有国际影响力的认证评价机构,提高权威性和公信力。
充分利用国家“碳中和”“碳足迹”相关政策,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在现有应用场景的基础上,创新开拓碳中和产品、碳中和园区、碳中和建筑、碳中和物流、绿色供应链、司法生态损坏补偿等应用场景。联合战略合作伙伴,重点发力产品端,与地方产品品牌相结合,探索市场引流新方式(如碳积分、文化旅游、赛事活动等),真正为客户创造价值,形成稳定商业模式。
日前,潞安化工太原化工新材料公司(以下简称太化新材料公司)传来喜讯:上半年实物总产量完成计划的103.59%,产品销售量完成计划的103.47%,顺利实现了生产、销售“双过半”,为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7月3日至7月5日,由中国氮肥工业协会主办的“2025年中国氮肥、甲醇技术大会”在安徽省阜阳市召开。会上,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化工产业多家企业获得“2024年度水效领跑者”、“2024年度合成氨、尿素...
7月7日,由全国政协常委、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科技部原部长、党组书记王志刚,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政协原主席刘伟,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驻会副主任曹军,全国政协常委、山东省政协副主席、...
6月25日深夜,在锦西石化公司维运中心联合八组的值班室里,一盏台灯一直亮到深夜。杨勐伏在案前,手指在鼠标上轻轻滑动,PPT页面上的文字和图片不断调整。“这个案例需要再加点现场照片。”“互动环节再压缩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