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能源署(IEA)最新中期石油展望报告称,到2030年,石脑油和液化石油气(LPG)/乙烷等化工需求将占原油总需求的24%,而2024年占比为22%,2019年为20%。随着运输和发电行业继续向其他燃料多样化转型,从2026年开始,石化业将成为全球石油需求增长的主要行业。
报告显示,2019年至2024年间,石油来源的石化原料消费量估计增加了230万桶/日,占石油总需求净增长的95%以上。IEA预计,2024至2030年,作为石化原料的石油消费量将年均增长约2.1%。
该机构还指出,中国在推动全球石油需求增长方面继续发挥主导作用。随着电动汽车普及和交通燃料消费量下降,石化原料将成为中国预期石油需求增长的“主要催化剂”。报告称,中国对LPG/乙烷和石脑油的需求将分别以每年2.5%和4.6%的速度增长。这将导致2024年至2030年间中国作为石化原料的石油需求总量增加110万桶/日,进而有效抵消汽油使用量的预期下降。
报告称:石化原料将继续在全球石油需求增长中占据主导地位,其中一半的需求增长将来自乙烷或LPG,石化品仍然是迅猛发展的天然气液体(NGLs) 供应的主要终端用户。IEA署长法提赫·比罗尔表示:“从2026年开始,在全球NGLs供应稳步增加和向生物燃料持续转变的带动下,石化品将成为推动石油需求增长的主导。同时,化石燃料(不包括石化原料和生物燃料)的石油需求将稳定在8400万桶/日水平,峰值可能在2027年出现。”
报告称,石化品消费量的增加与NGLs供应的激增密切相关,中国和美国将引领全球石化产能建设,而欧洲和亚洲其他经济体则纷纷关闭落后石化产能。全球石化原料需求的持续增长和富含液体的天然气资源的加速开发,正显著推动乙烯生产向非原油原料的战略转型。这一转变体现在原料结构的多元化上,轻烃(如乙烷、丙烷)和煤炭等非原油来源的产能比例不断提升。
预计到2030年,全球NGLs产量将增加230万桶/日,达到2010万桶/日,几乎占世界石油产能总增长量的一半。IEA表示,美国、沙特阿拉伯和加拿大主导着NGLs的供应,目前这三个国家占NGLs产量的84%,到2030年占比将上升到88%。仅美国就占NGLs产量市场份额51%,产量将从2024年的690万桶/日增加到2030年的780万桶/日。报告指出,中东生产商将战略重点放在天然气开发上,预计到2030年,中东地区NGLs供应量将增加140万桶/日。
乙烷方面,IEA报告称,从2024年到2030年,全球乙烷需求预计将增长61万桶/日,达到520万桶/日。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乙烷生产国和消费国,其产量将继续增长,以满足更高的国内需求以及对亚洲和欧洲客户的出口。
与此同时,2024年至2030年间,液化石油气(LPG)总消费量将增加130万桶/日,达到1180万桶/日,其增长也主要来自石化品需求的增加。报告指出,由于石化品大多由NGLs等非精制产品生产,这一趋势也将更多影响炼油行业。IEA报告认为,炼油净产能已远远超过2030年对精炼产品的需求,这可能会导致更多的炼油产能关闭。根据该报告,用于塑料和合成纤维生产的石化品约占2024年世界原油需求净增长的75%。IEA预计未来几年这一增长趋势还将持续,到2030年,用于塑料和合成纤维的石化原料在石油总消费量的占比将从去年的15.8%上升到17.4%。
对于传统石油供需,IEA在展望报告中表示,2024年到2030年,全球石油需求预计将增加250万桶/日,到2030年石油需求将达到约1.055亿桶/日的稳定水平。与此同时,同期全球石油产能预计将增加超500万桶/日,达到1.147亿桶/日。报告称,根据当今的政策环境和市场趋势,石油需求年增幅将从2025年和2026年的约70万桶/日放缓至未来几年的少量增长。
近期,伊以冲突牵动国际石化市场。尤其是美国对伊朗核设施发动空袭后,伊朗议会投票决定关闭霍尔木兹海峡,使得国际石化市场更是高度紧张。
6月25日,欧洲化学工业委员会(Cefic)与德国化学工业协会(VCI)分别发表声明,对欧盟委员会当日发布的《清洁工业国家援助框架》(CISAF)表示欢迎。
近期市场分析人士称,伊以冲突给中东化学工业带来了重大冲击。虽然以色列没有直接针对伊朗化工设施进行打击,但冲突的间接影响仍导致伊朗关闭了大部分化工生产装置。另一方面,伊朗则将目标对准了以色列的炼油和...
近期,美国化学理事会(ACC)在分析美国化学工业前景时表示,贸易政策摇摆不定和终端需求不明确对美国化学工业已造成显著影响。ACC预计,今年美国化学品产量(不包括药品)仅增长0.3%,预计202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