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部队卫生员到企业采油技术尖兵,从无偿献血者到公益领路人……无论是“军营绿”还是“石油红”,李飞的身份在变,但党员与退役军人的一颗丹心从未改变。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中国石化精神文明建设标兵、河南省身边的榜样……20余项荣誉背后,是这位河南油田采油二厂员工用热血与坚守演绎的动人故事、铭刻的炽热真心。
军旅熔炉:淬硬担当 热血铸魂
18岁的李飞,因人民子弟兵抗洪抢险的壮举深受感召,毅然穿上军装。5年军旅生涯,他以白求恩“救死扶伤”的精神为灯,以雷锋“甘于奉献”的信念为镜,在苦累中淬炼初心——连续3年获评优秀士兵,成为同年兵中首批入党的先锋。
作为卫生员班长,他不仅筑牢部队医疗保障的“防火墙”,更带着药箱走进驻地村庄,为困难群众送医送药、普及健康知识,让“三下乡”的暖流漫过乡野。2003年春,“非典”疫情突袭河北,他与战友连续鏖战两月,为600余人筑起生命防线,以“零感染、零死亡”的战绩荣立个人三等功。而自2001年在部队首次无偿献血起,他累计献血已达3.6万余毫升,相当于9个成年人全身血液的总和,全国无偿献血双项终身荣誉奖,正是对这份坚持最厚重的礼赞。
石油一线:扎根戈壁 匠心绽放
2004年,李飞脱下军装换上红工衣,带着军营磨出的韧劲扎进采油一线。20余年间,他在井架下拜师学艺,在实践中钻研琢磨,从零基础的“门外汉”蜕变为独当一面的高级技师。笔尖在图纸上流淌智慧,汗水在井场里浇灌成果,2项QC成果、3项科技成果、12项技术创新项目接连落地,破解了一个个生产难题,创造经济效益120余万元。
2021年,响应河南油田外闯市场号召,他主动请缨奔赴新疆大漠。作为站库班长,“冲锋在前”是他刻进骨子里的习惯:突发难题面前总有他的身影,紧急任务来时他永远第一个站出来。他创新推出“安全随手拍”“HSE正激励积分”等举措,带领班组排查治理隐患96处,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底线。四载戈壁风沙,他捧回“优秀技师”“先进工作者”等荣誉,更赢得甲方单位的由衷赞誉。
公益路上:以爱为灯 照亮远方
工作之外,李飞的脚步始终向需要温暖的地方延伸。20多年来,他把业余时间化作照亮他人的光,以河南油田爱心协会副会长的身份,牵起无数志愿者的手,在助残、帮困、敬老、助学的路上坚定前行。
他牵头为8所小学建起图书室,4.2万册图书里藏着孩子们对世界的向往;为农村留守儿童送去的6万余元学习用品和衣物,裹着沉甸甸的牵挂;10次“黄手环行动”,让21位走失老人重新握住家人的手。每逢传统节日,养老院与“空巢”老人家中总有他的身影,亲情陪护驱散孤独;应急救护知识进校园、爱心送粥、文明交通引导、关爱抗战石油老兵。
作为河南省南阳市首个红十字“三献”志愿服务队的组建者,他带着团队走进村镇、社区、单位,280余场宣传点燃更多爱心:4000余人加入无偿献血队伍,1000余人在中华骨髓库留下生命火种,200余人登记成为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我是党员,也是退役军人。”李飞的话语朴实而坚定,“能用爱心和知识帮到更多人,就是最踏实的幸福。”这份初心,在军营中淬炼得愈发纯粹,在河南油田上闪耀得愈发炽热,更在公益路上,照亮了无数人。
“这个月可是咱们厂的‘活力步行周’,每天晚上10点前,我都按时上传步数。看,昨天我完成了16186步,成功达标!”“我也坚持着呢!”……近日,午休时,中原油田天然气处理厂的员工们围坐在休息室,讨论着...
8月2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职业病医院基本标准(二级、三级)》(以下简称《标准》),以引导职业病医院不断适应新形势发展的新要求,加强职业病防治能力建设和服务体系建设,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
8月29日,2025年中国石化生态环境保护竞赛(炼化板块)决赛闭幕。经过激烈争夺,扬子石化获团体一等奖,上海石化、金陵石化获团体二等奖,青岛炼化、齐鲁石化、海南炼化获团体三等奖;21名选手分别获得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