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辽滨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始终以“六个一体化”为总遵循,通过制度创新、技术赋能与生态构建,成功探索出“安全高效、绿色低碳、智能协同”的智慧化工园区发展新路径,并已入选“智慧化工园区名录”,为传统产业园区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辽滨样本”。
制度创新筑牢根基 智慧发展搭起框架
辽滨经开区智慧园区建设的核心,在于以制度创新打破管理壁垒,构建系统性发展格局。
在标准化体系建设方面,该区制定了“化工园区标准化建设指导意见”及配套方案,明确安全、环保、应急、能源四大板块56项智慧功能建设要求,实现了从“经验管理”到“标准管理”的转变。
对标先进地区经验,辽滨经开区推动封闭管理系统与一体化平台深度集成,规范建设11座综合执勤站,实现入园车辆、从业人员分级管控,入园效率提升40%,外来风险事件同比下降65%。
同时,辽滨经开区健全“政府引导+企业参与+服务商支撑”机制,推动716家企业参与平台建设。通过“专家诊断+企业反馈”模式,确保智慧平台功能贴合实际需求,有效避免了“重建设、轻应用”的问题。
技术融合驱动升级 智慧核心强力支撑
坚持“技术为体、应用为魂”理念,辽滨经开区以5G、万兆光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支撑,构建起“感知—传输—分析—应用”全链条智慧体系。
在感知网络建设上,辽滨经开区部署4873路安全类传感器、2个环境超级站、5个地表水文水质站、63个雨水排口监测站,实现生产装置、关键管廊、环境敏感点全域监测。借助5G高空瞭望监控,园区纳入可视化管理,异常情况响应速度较传统人工巡检提升80倍。
今年2月,辽滨经开区入选国家万兆光网试点,成为东北唯一获此殊荣的化工园区。园区构建的“5G+万兆光网”双千兆网络,为工业互联网、AI应用铺设了“信息高铁”。目前,规上企业上云率达70%,生产指令传输时延控制在毫秒级,远程操控精度误差0.1秒,生产效率平均提升15%。
今年3月,园区引入DeepSeek-R1大模型,构建“数据智能中枢+安全生产引擎”双核体系,在风险识别、应急响应、企业合规、灾情响应等四大场景实现突破,效率分别提升60%、50%、45%、70%,实现跨部门“一图统览、一网统管”。
安全管控凸显价值 智慧实践成效显著
辽滨经开区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从“被动处置”到“主动防控”的转变。
辽滨经开区构建分级防控体系,基于智慧平台对“两重一大”进行风险分级,用“红橙黄蓝”四色标示,智能匹配管控资源。对红色等级风险点,自动推送24小时值守、每小时巡检等要求,重大风险管控覆盖率达100%。
完善应急处置链条,建设应急指挥舱和数字化预案体系,实现“事件识别—方案推送—资源调度—行动追踪”全流程自动化。投资4700多万元建设特勤消防站,配备专业救援车和应急队伍,与智慧平台联动形成“3分钟响应圈”,救援到场时间缩短50%。
此外,辽滨经开区还创新监管模式,开发企业隐患“随手拍”模块,累计收到线索3200余条,整改率98%。通过AI分析生成安全评估报告,推动监管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
生态构建拓展效能 智慧发展未来可期
辽滨经开区坚持“数字赋能、绿色低碳、安全韧性”,推动智慧化建设与产业发展、生态保护深度融合。
在产业协同升级方面,辽滨经开区依托“原料产品项目一体化”,通过智慧平台优化产业链协作,管道直供丙烯等原料,降低运输成本15%;能源管理平台动态调配蒸汽、电力,园区整体能耗下降9%。目前已培育省级智能工厂5家,形成“大企业领跑、中小企业跟跑”的良好格局。
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辽滨经开区智慧环保平台24小时监测污水、废气排放,超标数据自动报警并推送处置流程,污水处理达标率100%;能源监管系统优化能源结构,推动2家企业每年处理24万吨危废,危险废物处置率100%。
辽滨经开区化工园区的智慧化转型,是“制度—技术—应用”深度融合的系统工程,推动物质流、能量流、数据流“三流融合”。未来,辽滨经开区规划2025年实现全域万兆光网覆盖率80%,推动30家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联合运营商建立“精细化工产业大脑”;同时推进二三维数字孪生及BIM建模,为应急、环保等场景提供精细化支撑,持续领跑东北化工园区智慧化建设。
近日,位于长三角(嘉兴)氢能产业园的长三角(嘉兴)氢能创新中心三期项目顺利通过竣工验收。该项目的建成将大幅提升区域氢能装备制造与储运能力,为清洁能源产业链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作为我国聚氨酯工业技术的重要策源地与产业高地,山东省淄博市经过数十年的深耕发展,已形成从关键原材料、精细化学品到多元化终端应用的完整产业生态体系,成为国内聚氨酯领域产能集中、链条完备、技术领先的核心...
8月13日,江苏省应急管理厅发布关于省地方标准《化工园区安全风险数字化监管数据交换规范》(下称《规范》)向社会征求意见的通知。
近日,河南省发展改革委、河南省交通运输厅结合各地申报及专家评审情况,研究确定了6个河南省枢纽经济先行区建设名单。平顶山枢纽经济先行区(以卫东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凭借矿产和尼龙新材料等产业优势入...
8月27日,在东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第三场“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系列现场记者见面会上,东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清海介绍了东营市在推动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方面的相关工作。
近日从珠海高新区传出消息,2025年上半年,该高新区交出一份亮眼的“期中答卷”:地区生产总值215.47亿元,同比增长8.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6.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