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双碳”目标引领下,哈密市凭借丰富的资源禀赋、优越的区位条件和政策支持,锚定“西部氢能装备制造基地”目标,加快从传统“煤都”向“氢城”转型,计划到2027年建成15座加氢站、投运2000辆氢燃料电池汽车,并打通跨区域氢能交通走廊,成为我国西北地区氢能产业的核心枢纽。
依托煤化工产业,哈密拥有年产18万吨焦炉煤气提纯车用氢气的潜力,淖毛湖区域氢气枪口价不超过20元/千克;广汇新能源公司120万吨/年甲醇产能可支撑甲醇重整制加氢一体站,氢气成本控制在25元/千克以内。相比传统燃油车,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哈密的运营成本优势显著,为无补贴市场化运营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作为全疆唯一加入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郑州、广东群)的城市,哈密市先后出台了《哈密市加氢站管理办法(暂行)》《制氢加氢一体站技术规范》等政策,允许在非化工园区建设制加氢一体站,率先在新疆构建全产业链安全规范体系。2025年3月,哈密正式跻身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并承担推广1150辆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任务。
今年以来,在伊吾县,氢能产业的“哈密速度”正在上演。
8月19日,庆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首批针对哈密片区量身定制的49吨氢燃料电池牵引车正式交付当地煤炭运输市场,这批车辆将投入“疆煤外运”核心线路,以零碳排放、长续航、高可靠等优势,破解传统资源运输高污染痛点。
庆铃集团副总经理张福伦说:“我们已经在伊吾县布局氢堆、组装,估计9月份就能投产。看好哈密整个氢能汽车产业的发展,我们将把制造业产业链引入哈密,规划年产能达2000至5000台。”
作为首批落户哈密发展氢能装备制造业的企业之一,上海鲲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建设的2000套燃料电池电堆生产线已具备生产条件,新研发出的新一代215千瓦大功率氢燃料发动机已具备量产能力。该公司董事长王亚波说:“氢燃料发动机既能带动核心的8大零部件发展,还能和整车联动,让产业实实在在落地。预计到今年年底,在哈密搭载鲲华氢燃料发动机的氢能车辆将超过200台,我们还将与生产企业合作,继续投放氢能矿车。”
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城市,哈密市坐拥发展氢能产业的多重优势,能源资源富集是哈密最大的底气,全市并网电力总装机达3486.48万千瓦,其中新能源装机占比67.8%,形成了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和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同时作为“疆煤外运”主战场,哈密市2024年煤炭产量达1.8亿吨,公路外运量超4700万吨,为氢能重卡提供了万辆级的运输场景需求。
哈密市委、市政府将氢能产业列为高质量发展主导产业,今年将依托国家示范城市群,建成50吨/日制氢工厂和5座加氢站,投运732辆氢能重卡,打通淖毛湖—伊州区等市域“氢走廊”,形成“应用反哺制造”的良性循环。
哈密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副局长李潭说:“哈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氢能产业发展,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特别是采用市领导担任链长制的推进措施,氢能产业的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下一步,我们将全力打造跨省、跨区域的氢走廊、氢高速,全力将哈密打造成西部最大的氢能之城。”
近日,位于长三角(嘉兴)氢能产业园的长三角(嘉兴)氢能创新中心三期项目顺利通过竣工验收。该项目的建成将大幅提升区域氢能装备制造与储运能力,为清洁能源产业链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作为我国聚氨酯工业技术的重要策源地与产业高地,山东省淄博市经过数十年的深耕发展,已形成从关键原材料、精细化学品到多元化终端应用的完整产业生态体系,成为国内聚氨酯领域产能集中、链条完备、技术领先的核心...
8月13日,江苏省应急管理厅发布关于省地方标准《化工园区安全风险数字化监管数据交换规范》(下称《规范》)向社会征求意见的通知。
近日,河南省发展改革委、河南省交通运输厅结合各地申报及专家评审情况,研究确定了6个河南省枢纽经济先行区建设名单。平顶山枢纽经济先行区(以卫东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凭借矿产和尼龙新材料等产业优势入...
8月27日,在东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第三场“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系列现场记者见面会上,东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清海介绍了东营市在推动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方面的相关工作。
近日从珠海高新区传出消息,2025年上半年,该高新区交出一份亮眼的“期中答卷”:地区生产总值215.47亿元,同比增长8.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6.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