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入企频次,减免罚金8500余万元
10月27日,记者从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获悉,河北生态环境部门规范涉企行政检查,限定入企频次“减量提质”减少对企业干扰,今年以来全省共办理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案件636件,累计减免罚款金额8500余万元,以实际行动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据河北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执法局局长刘炜介绍,河北推动涉企行政检查全程线上监督、全流程规范,完善长效机制,一方面严格入企检查流程,规范涉企行政检查行为,先后印发规范执法行为的相关制度文件,要求全省生态环境系统严格执行入企审批、扫码检查等制度,坚决杜绝选择性、随意性、频繁性入企等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行为,并实时上传执法检查记录,实现行政执法全过程留痕,确保执法行为“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另一方面,畅通政企沟通渠道,打造全流程监督体系,开发河北省生态环境执法服务APP企业端,推行一企一码管理模式,各级生态环境系统的工作人员进入企业前必须扫码登记,企业可以通过执法服务APP实时查看检查情况、投诉留言,使入企检查更加公开、透明、规范,为生态环境部门与企业之间搭建了“投诉举报、问题反映、诉求表达”的快速通道。
记者了解到,河北生态环境部门强化“刚柔并济”工作思路,加强事前预警,减少企业源头违法,深化非现场执法监管模式,以河北省数智执法服务系统为核心载体,强化各类监测监控数据分析,通过信息化手段构建事前预警监管体系,在违法行为发生之前,第一时间通过河北省生态环境执法服务APP(企业端)向企业实时推送预警信息,企业根据预警信息及时采取措施,从源头加强预防,切实减少环境违法问题发生;保持严打态势,严肃查处恶意违法行为,严厉打击涉危险废物倾倒、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偷排偷放等恶意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对发现的问题线索追根溯源、深挖细查,对恶意违法行为坚决予以查处;深化免罚帮扶,坚持推行柔性执法,修订完善《河北省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落实包容审慎执法,统筹考虑法律制度与客观实际、合法性与合理性、具体条款与原则规定,将25种轻微免罚行为纳入裁量基准,严格规范实施程序、强化指导评估,切实维护执法权威和公信力,充分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企业自觉守法,对符合免罚要求的轻微违法行为实行“一次帮扶、两次督导、三次严惩”,使处罚决定符合法理、事理、情理,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在规范涉企行政检查专项整治中,河北生态环境部门聚焦纠治4方面问题,涵盖主体错误、多头检查、程序不规范、执法“一刀切”、趋利性执法、过罚不当、粗暴执法、执法廉政等8类具体情形,明确省级行政执法主体1个、检查事项43项、检查计划20项。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强化上下统筹,确保步调一致,严格限定全省生态环境部门入企频次,要求省市县三级每级每年度最多入企2次,三级合计年度检查频次不超过6次(特殊应急情况除外),推动涉企检查“减量提质”,切实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干扰。同时,河北创新工作方式,拓宽问题线索发现渠道,为企业提供24小时投诉举报通道,督促各地生态环境部门按要求公开工作进展、及时报送线索核查结果,形成“线索收集—核查处置—结果公开”的全流程管理。
下一步,河北生态环境部门将持续做好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工作,不断完善数智执法平台各项功能,常态化开展全流程执法稽查,对轻微问题继续保持包容审慎态度,对恶意环境违法犯罪行为严厉打击,做到执法温度与力度并存,不断提高执法能力水平,切实提升生态环境执法监管的科学性、精准性和权威性,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生态环境保障。(记者赵晨光)
10月18~19日,“海伟杯”第十三届中国大学生高分子材料创新创业大赛(PMC大赛)决赛在河北景县成功举办。经过激烈角逐,车规级芯片封装材料项目、油水分离污水处理项目、纸基复合材料项目获评特等奖。图为...
中化新网讯10月20日,从河北省东光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获悉,一列满载该公司散料尿素的货运专列近日从东光铁路货场顺利发出,标志着东光化工首趟外销散料尿素集装箱专列成功启运。东光化工董事长王治河表示,这.....
10月10日,记者从河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获悉,《河北省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2025—2027年)》印发,将重点在化工等行业开展创新性应用,推动人工智能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
近日,中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125千瓦铁铬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在中石化河北石油中心庄6兆瓦光伏场站成功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