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钻探公司“技术创新+绿色转型”双轮驱动
“面对野外作业水源远、取水成本高的普遍难题,我们巧收‘天降之水’,成功开辟出一条节支降耗的新路子。”中国石油渤海钻探50646钻井队队长田刚感慨道。该队充分利用钻井平台周边硬化地面作为天然集雨面,通过细致清理杂物保障集雨洁净,并科学规划集雨区域,检测达标后直接用于生产。这是该公司节支降耗的一个缩影。

“变形”营房启新程,技术赋能降成本。秋日的阳光灼烤着井场,在渤海钻探第一钻井公司某国际项目基地,装备工程师正手持遥控器,轻轻一按,眼前一座庞大的野营房发出一阵轻微的机械传动声,如同“变形金刚”般缓缓收缩,几分钟后,它的体积明显变小。
“别小看这个‘会变形’的房子,”装备工程师笑着对身旁年轻的技术员说,“它伸缩自如,运输体积能减少50%以上。之前运一套营房出国,光海运费用就让人头疼,要是成套出国项目,总共能减少海运成本近百万元!”
从“硬省”到“巧创”,技术革新让省钱也有科技感。而这,只是该公司今年以来以技术创新推动“开源增收、节支降耗”的一个缩影。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成本压力,该公司不再满足于“挤毛巾”式的节约,而是转向以技术赋能、装备升级、绿色低碳为突破口的深度创效。
智能装备显身手,钻井操作更精准。“我们不仅要会打井,还要会‘算账’。但算的不是小账,是技术账、长远账。”该公司一级工程师和深有感触地说。他提到的司钻房里安装了“电子无线智能显示装置”,有了这三个机械眼,司钻操作设备打钻时如有神助,只需瞄一眼,扭矩、泵压、悬重三个施工的重要参数就能尽收眼底。
“以前这三个参数采集器分散在司钻房外面,而且都有两三米的距离,有的时候地层复杂,我们操作刹把下钻要顾及手下、还得盯住三个方向的参数,必须时刻绷紧神经,稍不注意就容易出纰漏,精神压力很大。”50523钻井队工程师说道。现在有了这个装置,极大地提高了司钻在操作室内采集数据的效率,让操作更加精准快捷。
另一项广受好评的技术,是该公司自主研发的“石油钻井机械转盘扭摆功能”。它让普通机械转盘实现了原本只有顶驱才具备的复杂钻进能力。“就好像给钻头加了‘慢动作微调’,定向钻进时钻杆扭得更‘聪明’了,摩阻大幅下降,效率少说提高10%以上!”王师傅补充道。
“光”“电”互补绿动能,减排增效两不误。“风光”上场,绿色转型既降成本又添颜值。如果说装备创新体现的是“硬核力量”,那么能源替代则展现出该公司绿色发展的新思路。
在该公司生产保障中心,成排的固定光伏板在阳光下泛起蓝光,成为基地里一道特别的风景。该中心负责人算了一笔账:“我们建成的光伏电站,年发电量约五十万千瓦时。”而这还只是“绿色蓝图”的一部分。
在东北市场,全面推广“电代油”应用,通过4000千伏安大容量电代油装置,攻克大功率设备清洁供电瓶颈,实现节能与减排双赢。今年以来,该公司应用“电代油”累计用电达5935万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近1.31万吨,绿色效益显著提升。
“员工是企业创效的真正主角,”该公司张道华工作室负责人表示,“很多优秀技改项目都来自一线员工的‘灵光一闪’和持续摸索。他们的实操经验和技术直觉,往往能精准击中生产的痛点。”正是这种尊重创新、鼓励实践的氛围,让一个个节支降耗的“金点子”落地生根,汇聚成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开源’更要‘智源’,‘降耗’也是‘创效’,”中国石油渤海钻探第一钻井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孟祥龙表示,“未来我们将继续坚持技术驱动、绿色引领,让每一分成本花得更值,让每一位员工的创新活力充分释放,为建设绿色低碳、高效智慧的油田工程服务企业不断努力。” (中国化工报曲照贵 通讯员张秋亮)
渤海钻探管具与井控公司做好“温暖防线”前置工作
10月20日,从中国石油渤海钻探管具与井控公司获悉,时值深秋,苏里格地区已是寒意袭人,一线作业也进入了冬季生产关键期。为保障泥浆不落地设备在低温环境下稳定运行,渤海钻探管具与井控公司苏里格项目部提前规划,围绕“提前预防、精准实施、责任落实”原则,做出设备冬防保温工作安排,为冬季安全生产修筑“温暖防线”。

部署有“前瞻性”,提前实施保温工作。该项目部充分预判天气对设备的影响,提前启动冬防保温工作,避免“临冻才行动”的被动局面。明确要求在降温前完成所有设备、管线的保温工作,重点针对设备输送管线、仪表控制系统等易冻部位,提前半年实施服务合同签订,制定细致周密的实施方案和运行计划表,安排专人现场实施,与承包商逐一落实冬防保温工作内容,做到计划提前、责任到位、工作早开展、工期有保证。
工作有“针对性”,各个部位精准防护。针对固液分离设备的特性,重点对供液系统和输送管线及传动系统进行重点防护,采用“保温带+伴热系统+防水外护层”三重防护,确保设备无冻结;对停用设备,强调“排空积液+封闭防护”,防止内部冻胀损坏。
现场有“责任性”,严格落实日常巡检。设备保温工作完成后严格落实到每日巡回检查工作中,每日交接班检查设备保温层是否有破损,电伴热带是否正常工作,发现有问题及时上报项目部,责任落实到班组,切实将冬防保温要求转化为安全生产实效。
目前,苏里格项目部已完成自营区域6个队伍的冬防保温施工,设备完好率保持100%,有力保障了设备安全越冬,也增强了员工冬季安全生产的责任意识,全力守护钻井进入冬季后安全生产平稳运行。(中国化工报曲照贵 通讯员衣尚飞)
渤海钻探泥浆公司“四精四严两提升”推进节支增效
10月21日,从中国石油渤海钻探泥浆公司获悉,2025年,渤海钻探泥浆公司紧扣节支增效工作导向,以精益管理为核心抓手,通过 “四精、四严、两提升” 系统推进全流程物资成本管控升级,将成本优化深度融入物资管理全链条,在保障稳定、高质、高效供应的同时,推动物资全生命周期成本最优。

“四精”破局采购壁垒,降本成效显著。渤海钻探泥浆公司精细制定采购计划,组织开展《钻井液处理剂技术规格书》专项培训,推动需求计划从 “产品导向” 向 “技术导向” 转变;持续精益采购策略,归集同类需求,扩大集采品类与规模,将相关费用充分纳入集采方案,从源头减少次生成本。自主采购“一物一策”定制采购方案,争取最优定价;精确把控采购节点,跟踪大宗物资价格走势,扩大错峰采购范围;精准推进结算付款,同供应商反复沟通协商,争取付款折扣、优惠送量等合作空间,压降综合采购成本。
“四严”筑牢质量防线,杜绝成本失控。公司严抓招标源头,量化技术规格与指标参数,同时滚动排查在用标准,确保精准采购;严守到货验收关,推行“首批送检”“经纬相机”视频验收机制,实现库房与现场双线强把关;严控环保风险,向供应商多次发函压实环保责任,收集检测报告并建账登记,熔断拒收环保不合格物资;严肃处置不合格品,坚持“四不放过” 原则,对问题供应商严肃追责。
“两提升”堵住跑冒滴漏,现场管理提效。泥浆公司提升现场消耗管理,深化基层领料计划控制,鼓励现场余料井间倒运压减完井余料。建立两级存货预警机制,从内部消耗、区域调拨、复杂处置等多维度拓宽积压物资处置渠道,推行小型仪器 “以修代采”,明确维修工作经济性标准,找准降本与高质量保障间的平衡点;提升现场监管质效。系统汇编《物资装备重复性问题清单》,覆盖13大项、55项具体问题,形成精准检查目录。围绕物资管理关键环节,构建 “公司专业管控 + 项目自主管控” 双级监管体系。公司层面聚焦统筹监督指导,项目层面刚性执行 “月度自查 + 季度分析”工作机制,切实压实各环节管控责任,有效提升物资管理整体监管质效。(中国化工报曲照贵 通讯员王孟华 潘红婷)
10月26日,中国石油广西石化公司120万吨/年乙烯装置正式投料,于10月27日凌晨产出合格产品,标志着该装置一次开车成功,将推动形成西南地区“龙头带动、集群发展”的石化产业新生态。
近日,麦肯锡咨询公司发布最新研究成果《麦肯锡2025全球能源展望》表明,到2050年及以后,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仍将占据全球能源消费总量的约一半,这是过去十年来麦肯锡对能源系统认知的最大转变。
近日,英国石油公司(BP)确认其在纳米比亚奥兰治盆地的沃兰斯-1X探井取得重大发现,发现高价值凝析气藏。这是该公司在这一全球热门前沿勘探区的又一突破。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胜利召开。多个石油和化工行业企业组织干部职工收看收听全会盛况,并第一时间传达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行业掀起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
10月28日上午8时30分,中国石油大庆油田采油二厂第七作业区技术管理室技术人员正在现场对试验区块进行质量跟踪。四季度以来,中国石油大庆油田采油二厂第七作业区锚定提升注入井利用率、保障区块注入速度、挖
10月27日上午8时30分,中国石油大庆油田采油二厂第四作业区注采6-6班班长张红庆正在班前会上开展违章操作案例警示教育。四季度以来,中国石油大庆油田采油二厂第四作业区将安全生产作为重中之重,围绕“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