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望打通煤炭循环经济“最后一环”
中化新网讯 3月28日,采用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气化灰渣循环流化床焚烧系列关键技术建成的49万吨/年气化灰渣焚烧处置示范工程,实现连续稳定试运行80天。该装置是目前世界上单套处置规模最大的气化灰渣焚烧炉。其实现连续稳定试运行标志着我国在煤化工行业固废处置取得新突破,有望打通煤炭循环经济“最后一环”,并为企业和地方带来显著经济和环境效益。
该项目位于新疆石河子,配套处置4套水煤浆气化炉产生的气化灰渣,处置量为49万吨/年,联产蒸汽130万吨/年用于园区生产,处置后的灰渣作为水泥生产原料综合利用。
针对气流床气化灰渣资源化利用难题,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的项目团队基于循环流化床燃烧基本原理,结合气化灰渣燃烧机理研究成果,研发了气化灰渣循环流化床焚烧系列关键技术,并在千吨级中试平台完成验证。试验结果证明,该技术可实现多种气流床气化灰渣无辅助燃料的高效纯烧。权威机构第三方测试结果表明,气化灰渣燃烧效率达到99.36%。
基于中试研究结果,项目团队设计并建设了首套气化灰渣循环流化床焚烧炉,并由中科合肥煤气化技术有限公司EPC总承包,于2023年5月开工建设,2024年6月完成水压试验,2025年1月焚烧炉开始试运行。
煤气化灰渣是煤气化炉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大宗工业固废。此前,项目团队已经研发了针对循环流化床气化残炭的高效焚烧技术,并在江西高安等地实现商业化应用,解决了超低挥发分、超细含碳燃料的大规模清洁高效焚烧难题。而气流床气化炉在现代煤化工中应用广泛,其产生的气化灰渣具有湿度大、灰分高、挥发分超低、反应活性差等特点,处理难度更大,需求更为迫切。我国气流床煤气化炉每年产生的气化灰渣超过7000万吨,目前主要采用填埋或堆存的方式处置,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规模化利用不足,已成为制约现代煤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瓶颈。
近日,航天科技集团建成我国首个高温浮动球阀热油试验平台。该试验平台的设计温度最高为450℃,设计压力最高60MPa,具备模拟极端现场工况的能力,不仅能够精准模拟实际工况下的极端环境,更为高温高压球阀及...
6月27日,山东省科技大会在济南召开。山东鲁北企业集团总公司、山东鲁北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鲁北化工建材设计院、山东金海钛业资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共同完成的“含硫钙废弃物协同处理新技术及硫磷钛钙锂联产生态...
反式乌头酸是一种食品安全的六碳不饱和三元羧酸,独特的化学结构使其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可用于新型杀线虫生物农药和新一代生物基增塑剂。传统生产方式中,反式乌头酸主要从植物中提取,含量低,分离纯化成本高;而...
6月27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在京发布石油分子工程数据库及过程模拟平台。重质油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徐春明教授启动了发布仪式,张霖宙教授代表研发团队介绍了平台的功能,史权教授介绍并回顾了平台30年来基础...
6月27日,由中国石油大学重质油全国重点实验室主办的重质油全国重点实验室挂牌三十周年交流暨石油分子工程前沿成果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会议邀请了超过30个单位的200多名代表参加,共同回顾实验室成立以来的发...
中化新网讯6月25日-27日,2025中国磷化工产业发展大会暨第四届磷系新能源材料创新发展论坛和首届磷产业数智化技术装备展示展览交流会同步在湖北宜昌召开。山东保蓝环保有限公司运营总监杨全宏在会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