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望打通煤炭循环经济“最后一环”
中化新网讯 3月28日,采用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气化灰渣循环流化床焚烧系列关键技术建成的49万吨/年气化灰渣焚烧处置示范工程,实现连续稳定试运行80天。该装置是目前世界上单套处置规模最大的气化灰渣焚烧炉。其实现连续稳定试运行标志着我国在煤化工行业固废处置取得新突破,有望打通煤炭循环经济“最后一环”,并为企业和地方带来显著经济和环境效益。
该项目位于新疆石河子,配套处置4套水煤浆气化炉产生的气化灰渣,处置量为49万吨/年,联产蒸汽130万吨/年用于园区生产,处置后的灰渣作为水泥生产原料综合利用。
针对气流床气化灰渣资源化利用难题,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的项目团队基于循环流化床燃烧基本原理,结合气化灰渣燃烧机理研究成果,研发了气化灰渣循环流化床焚烧系列关键技术,并在千吨级中试平台完成验证。试验结果证明,该技术可实现多种气流床气化灰渣无辅助燃料的高效纯烧。权威机构第三方测试结果表明,气化灰渣燃烧效率达到99.36%。
基于中试研究结果,项目团队设计并建设了首套气化灰渣循环流化床焚烧炉,并由中科合肥煤气化技术有限公司EPC总承包,于2023年5月开工建设,2024年6月完成水压试验,2025年1月焚烧炉开始试运行。
煤气化灰渣是煤气化炉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大宗工业固废。此前,项目团队已经研发了针对循环流化床气化残炭的高效焚烧技术,并在江西高安等地实现商业化应用,解决了超低挥发分、超细含碳燃料的大规模清洁高效焚烧难题。而气流床气化炉在现代煤化工中应用广泛,其产生的气化灰渣具有湿度大、灰分高、挥发分超低、反应活性差等特点,处理难度更大,需求更为迫切。我国气流床煤气化炉每年产生的气化灰渣超过7000万吨,目前主要采用填埋或堆存的方式处置,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规模化利用不足,已成为制约现代煤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瓶颈。
10月24日,第十六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学生组决赛在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圆满闭幕,来自全国15个省区市的36支代表队参赛。竞赛围绕化工总控工、化学检验员两大核心赛项,设置理论考核、仿真操作...
中化新网讯近日,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四部门联合公布第二十五届江西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评选结果,中国石化九江石化分公司7项管理创新成果从120个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分别获得1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
在广袤的田野上,玉米秸、麦秸等农业废弃物往往面临焚烧或废弃的困境;而在遥远的国际航线上,巨型货轮正因高昂的“碳税”而寻求绿色的燃料替代。这两幅看似毫无关联的图景,正被一项来自中国的创新技术紧密相连...
10月15日,在河南心连心集团新乡县农业示范园区举行的“基于氮高效氮长效的农业面源污染源头减控机理与技术”课题玉米测产会上,专家组对该课题推进成效给予高度评价:经过严谨测量,施用心连心创新产品的玉...
“从这20天的运行数据来看,重整装置氧含量在0.63%至0.65%之间稳定运行,与工艺工况相符,表明这次在线氧表改造成功了!”10月9日,广东石化炼油四部工艺副经理宁晓威在中心控制室高兴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