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当前碳酸酯行业迎来“反内卷”关键转折点。11月7日在江苏常州召开的2025(第二十一届)全国碳酸酯产业链创新发展大会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技术与市场交流会上,与会代表指出,行业应围绕增量扩容与市场需求,聚焦创新,多维发力破“内卷”。
“近几来,多部门明确提出治理无序竞争、优化供给结构,特别是对光伏等行业进行了集中整治,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碳酸酯供需矛盾,但行业仍面临竞争激烈、供需失衡等问题。”石大胜华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总经理郑军表示。
固态电池发展趋势是碳酸酯行业关注的重点。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材料化工处处长、化工行业高端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岩指出,我国已布局硫化物、氧化物、氯化物等关键路线,半固态电池实现少量应用,其中动力电池领域对其需求更为迫切,但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固态电池市场占比不会过高,且整体市场将持续保持增量状态,因此电解液需求仍将正向增长。
上海泽秋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经理李璇表示,储能行业增长迅猛,将直接拉动电池材料需求,为碳酸酯行业带来增量空间。动力电池和储能整体体量庞大,为电解液及上游溶剂需求提供了坚实支撑,而电解液需求的增长将显著拉动碳酸酯溶剂的市场需求。他认为,随着供需关系持续改善,预计明年碳酸酯行业将迎来好转,产量和价格均有望出现回升。
需求增长为碳酸酯行业摆脱“内卷”提供了市场环境,破解生产能耗高、分离难等技术难题则为碳酸酯行业发展提供了内生动力。我国多所高校科研团队与产业链企业携手发力,围绕碳酸酯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展开多维创新。
河北工业大学化工学院教授王荷芳团队聚焦碳酸酯衍生物非均相催化剂及绿色节能工艺,开发了高效固定床固体催化剂、非均相催化精馏等技术,解决了催化剂分离、环保、物耗及能耗问题。
“针对碳酸二甲酯及下游产品生产高能耗、分离难等痛点,我们开发的萃取精馏工艺分离能耗较传统变压精馏工艺可降低50%~70%。”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能源化工实验室助理研究员刘成伟介绍说。
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省部共建煤源高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李忠介绍,他们开发的催化甲醇直接转化碳酸酯固定床新技术解决了产物分离和氧气安全问题,实现了甲醇单程高转化,且副产物仅有水,应用前景广阔。
“要开拓新型聚碳酸酯、甲基化反应等新兴应用,替代传统剧毒原料,推动碳酸酯行业向高端化、差异化方向发展。”全国碳酸酯产业智库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资深专家王公应建议。
本次会议由《中国化工报》社有限公司、碳酸酯产业智库主办。
为推动碳酸酯和电解液行业向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中国化工报》社有限公司、全国碳酸酯产业智库将于2025年11月6-7日在常州举办2025(第二十一届)中国碳酸酯产业链创新发展大会暨锂...
8月27日,万华化学与吉利汽车在万华化学宁波研究院联合举行发布会,正式宣布车规级光导聚碳酸酯(PC)材料合作成果。万华化学成为首家进入吉利汽车车灯导光级材料核心供应链的中国本土企业。
在全球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的浪潮中,聚碳酸酯正以其优良性能,成为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材料。在近日举行的2025中国聚碳酸酯行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上,记者了解到,从低空飞行器的创新应用到新能源汽车的智...
8月5日,埃万特宣布,为其面向欧洲、中东和非洲市场的再生聚碳酸酯(PC)及PC共混材料产品组合新增多个牌号,以满足这些地区电子电气行业对可持续材料日益增长的需求。
8月12日,在江苏无锡举行的2025聚碳酸酯行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上,中国合成树脂协会理事长何盛宝表示,当前聚碳酸酯(PC)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要通过高端化、差异化、绿色化发展,破局“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