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周心怀在广东石化产品码头调研时,对盐雾防腐工作特别关注。这一关切直指核心——地处南海之滨的广东石化,面临高盐高湿、台风频繁、日照强烈的严酷考验。经过近一年的体系化治理,该公司在盐雾防腐工作中取得阶段性成果,为沿海石化装置长期期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高位推动 系统谋划“一盘棋”
“对于广东石化这样庞大的联合装置而言,防腐的本质是防事故、保安全。任何一处管线或设备的腐蚀泄漏,都可能引发难以想象的后果。”机动设备部主任常广冬的这番话,道出了广东石化所面临的严峻考验。
今年以来,公司将盐雾防腐列为专项工作升级管理。一场覆盖全厂的系统性“防腐攻坚战”全面展开。机动设备部牵头,为不同区域的装置和设备定制了数十套详尽的“防腐档案”,实现“一装置一策”。在施工一线,监管人员手持标准卡,紧盯每一道工序,从基材除锈必须露出金属本色,到涂料配比严格按说明书执行,再到“薄涂多遍”的规范手法,确保涂层均匀无漏点。
质量验收环节,测厚仪成了“终极裁判”,每一个检测点的涂层厚度必须达标,确保防腐层完整致密,隔绝盐雾侵蚀。而对于设备法兰、阀门等复杂部位,该公司拟则采用可拆卸保温套,如同为其穿上合身的“防护甲”,既保证密封,又便于日后检修。
为确保这场攻坚战成效落地,广东石化更将防腐工作的关键指标纳入各部门的KPI考核,用管理上的硬约束,为沿海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筑牢根基。
精准攻坚 防腐一线“亮实招”
公司层面的高位推动,关键在一线执行。面对严峻的盐雾挑战,各生产部门快速响应,纷纷拿出实招硬招,将防腐方案落到实处。
在芳烃联合装置内,设备工程师精准排查腐蚀隐患点,对连续重整、芳烃联合等关键装置区域内的523台设备、3895条管线进行全面 “体检”。施工中,他们严格执行10余项施工标准,运用高压清洗、专业除锈、规范涂装等工艺进行集中治理。针对装置边角、管线接口等腐蚀死角,炼油四部创新采用“地毯式排查,实行 “治理一处、验收一处、销号一处” 的闭环管理机制。
炼油二部为筑牢盐雾环境下的设备管线安全防线,对蜡油加氢、催化裂化等5套核心装置开展全面排查,累计覆盖395台设备、3997条管线。为保障工作质效,施工过程中,团队以严苛标准把控每一道工序,通过专业除锈工艺确保基层处理达标,应用“固锈剂+低表面底漆+水性聚氨酯面漆”三层防护体系,层层夯实防腐质量。
成效初显 筑牢运行“压舱石”
经过近一年持续的体系化攻坚,广东石化盐雾防腐治理成果已经显现,展现出显著的综合效益。截至目前,公司累计完成涂装面积已超8000平方米。
治理成效首先体现在一套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立上。公司成功构建了涵盖“涂料选型—施工—检验—维护”全流程的标准框架,并创新建立了“四方联检”责任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了早期“无标准、乱施工”的难题。
此外,现场腐蚀等级较高的管道、装置及钢结构,其外表面腐蚀状况已得到极大改善,有效清除了氯离子引发的点蚀隐患,大幅减缓了关键设备的整体腐蚀速率。
在安全层面,公司通过防止因腐蚀导致的管线泄漏和设备结构失效,从根本上消除了系列重大安全隐患。据初步评估,此项工作预计长期可节约日常维护费用高达30%至60%,实现了从被动抢修向主动防护的战略转变。
近日,笔者在学习《过程安全文件编制指南》一书时,看到了一起液氯气化器出现故障处置不当的案例。一家企业使用的液氯气化器循环冷却系统,在循环水一侧设置有pH值检测报警,目的是当pH值出现低报警时,提示管束...
近日,潞安化工集团寿阳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围绕《山西省防范化工安全风险十条硬措施》开展对标学习,聚焦风险源头、自动化管控、设备安全等关键环节深研细悟,为2026年1月新规正式实施筑牢安全基...
连日来,兰州石化公司机电仪运维中心机修四部基层班组锚定全年安全生产奋斗目标,发扬“严细实”的工作作风,“三位一体”筑牢安全生产防线,多措并举牢牢把握生产经营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