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一轮寒潮天气到来,我国北方地区集中供暖已经正式开启,能源保供也步入迎峰度冬关键期。能源企业全面开启冬供模式。
11月18日,从中国石化新闻办传出消息,今冬首场寒潮11月16日来袭后,中国石化天然气分公司紧贴市场需求变化,合理优化资源配置,向北方6省市增供天然气约1000万立方米,日均输送天然气达1.15亿立方米,可满足约2.3亿户家庭用气需求,保障供区人民群众温暖过冬。

图为青岛LNG接收站接卸现场。 (企业供图)
中国石化为做好天然气保供工作,一方面科学合理分配资源。中国石化天然气分公司充分发挥中国石化上中下游全产业链一体化优势,主动与上游气田对接生产计划,制定供应方案,用好“全国一张网”,畅通自产资源外输渠道。他们还密切跟踪市场需求,统筹安排供销计划,积极向北方6省市增供天然气,满足民生用气需求。
另一方面,扎实开展调峰保供。如进一步优化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船期安排,提升天然气接卸与外输效率,目前青岛LNG接收站、天津LNG接收站保持高效运行,日均外输天然气超2500万立方米,较寒潮到来前增加500万立方米。同时启动储气库冬季采气工作,日均采气400万立方米,保障用气高峰期市场供应。
进入11月份以来,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广大干部员工发扬“拼抢实”作风,积极投身到四季度油气上产经营活动,持续加快各项重点工作运行进度,确保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落实、有反馈、有评价闭环管理,为完成全年油气生产经营目标夯实基础。
寒潮到来,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冬供“火力全开”。
连日来,北方多地寒流来袭,吉林油田精心制定今冬明春天然气保供方案,积极构建“产供储销”协同体系,全面打响冬供攻坚战。首先,深挖潜力,夯实保供根基。吉林油田针对不正常井、大修井开展专项治理,通过二氧化碳吞吐、机抽优化、压裂改造等措施,日均增气8万立方米。
其次,精准调度,实现“以销定产”。吉林油田进一步畅通销售渠道,实施“一井一策”,优化采气工艺,精细管控;与销售单位共建共享信息平台,提前通报生产计划,获取市场需求预测,实现“以销定产、以产促销”。同时,通过投运LNG站,将天然气销路拓展至东北及内蒙古等地区。
吉林油田生产运行部部长栾海介绍说:“各生产单位还安排专人赴前线驻守,全力以赴确保冬供期间安全、质量、效率‘三到位’。”
新疆北疆地区近日迎来大风降温天气,为应对极端天气对管网运行的影响,国家管网集团启动了应急保障机制,加强管道沿线和站场核心设备巡检维护,确保安全生产平稳运行。
为打好冬供“提前仗”,入冬前国家管网集团完成超400台压缩机组的维护检修和22项天然气管网改线、互联互通接口连接等大型作业,确保油气储运设施完好。
国家管网集团北方管道公司北京分公司副经理姚腾飞说:“近日,我们圆满完成所辖西气东输、‘北气南下’大通道等管道的压缩机组‘健康体检’,有力提升了天然气管网核心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今冬明春天然气保供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以来,国家管网集团西气东输四线甘宁段、西气东输三线中卫至枣阳段、川气东送二线铜梁段等重点项目已全面投产通气。国家管网集团市场部总监尚凡坤介绍说,随着重点项目陆续投产,入冬前,管网资源入网日冲峰能力提升至11.7亿立方米,同比增加6000万立方米/日,较去冬今春实际入网峰值增长23%。
《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以下简称《工作方案》)提出,实施安全化改造。制定实施《加力推进石化化工行业老旧装置更新改造行动方案》,健全支撑老旧装置科学评估和对标改造的标...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11月21日公布2025年院士增选结果,分别选举产生中国科学院院士7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71人。 本次增选后,我国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共908人,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共1002人。....
11月19日,从上海期货交易所(以下简称上期所)获悉,铸造铝合金期货首个合约AD2511顺利完成交割,交割量约2.29万吨,交割金额约4.76亿元。据介绍,铸造铝合金期货自6月10日上市以来运行平稳....
据生态环境部消息,11月19日,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北京市动员会在北京召开。至此,第三轮第五批10个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全部实现督察进驻。本次督察组建8个中央生态环境保护例行督察组,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