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橡胶前沿科技的探索者——记全国劳动模范、中国石化集团化工和材料领域高级专家梁红文

  梁红文,中国石化集团化工和材料领域高级专家、中国石化合成橡胶产业领军人才。近年来,他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项、中国石化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中国优秀专利奖2项;获国内授权发明专利75件、国外授权专利1件,发表核心论文4篇。

  今年“五一”前夕,梁红文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自立自强 自主创新

  上世纪70年代,国外率先开发出热塑性弹性体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聚合物(SBS)新材料。随后,美国和日本企业又相继推出新一代氢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由于SEBS聚合物的微观结构控制复杂、技术门槛极高,我国始终未能实现工业化生产,严重制约了我国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产业发展。

  梁红文暗下决心,一定要挑战不可能,走自立自强自主创新之路。1996年,他开始了自主研发SEBS的艰辛历程。从实验室小试到中试,再到工业化生产,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2006年,他主持研发的万吨级SEBS成套技术终于实现工业化,建成我国首套万吨级工业化装置,一举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此次技术的突破并未让梁红文停下脚步。随后,他带领团队持续攻关,又先后研发出两大系列18个SEBS牌号,并获得20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实现了我国SEBS制备技术及产品从无到有、从有到精、从精到强的跨越式发展。

  攻克SEBS技术难关后,梁红文又将目光投向更高端的升级版氢化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EPS)产品。2017年8月31日,他带领团队自主研发的我国首套年产2万吨热塑橡胶SEPS工业化装置建成投产,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三个采用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工业化生产SEPS的国家。

  从有到无 填补空白

  多年来,梁红文团队始终坚持服务生产、引领市场、引领发展和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的理念,推动热塑橡胶产业从规模扩张向做精做优转变,推动“橡胶之花”在各领域绽放。

  在医疗领域,输液管、输液袋是常用的输注器械,但软质聚氯乙烯(PVC)中的塑化剂会危害人体健康,发达国家已使用SEBS替代软质PVC。对此,梁红文先后主持科技部“十三五”重点研发专项、工信部生物医用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平台等多个项目,成功开发出医用SEBS专用牌号,填补国内空白,大幅降低了医用SEBS的价格,为国民健康升级作出了新贡献。

  在轮胎制造领域,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橡胶需求国,国产轮胎多集中在C级及以下,而高性能胎面胶是制约轮胎品质升级的关键。2017年,梁红文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青岛能源所,成功研发出满足高性能轮胎生产要求的合成橡胶材料,2021年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试和中试成套技术,2023年生产出铁系梳枝丁戊橡胶,实现该产品从无到有的突破。


  (本栏目到此结束)


相关推荐

茂盛生物两项目同获湖北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近日,湖北省科学技术厅公示了《2025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复评通过项目》名单,湖北茂盛生物有限公司作为主要完成单位的“基于农业控肥增效的功能微生物肥料创制关键技术与应用”和“木质纤维组分梯度分离制木糖...

2025-09-05     湖北石油和化工新闻

万华化学、爱尔新材联合发布聚脲材料解决方案

9月3日,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聚氨酯展览会(PUChina2025)在广州保利世贸博览馆开幕,本次展会汇聚全球领先企业,共同探索聚氨酯材料的破局之道与发展新路径,万华化学与爱尔新材聚脲材料解决方案联.....

2025-09-05     中化新网

中国化学积极打造“三个重要窗口、一张金名片”

  在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召开期间,中国化学积极参与峰会相关活动,通过一系列高层会晤和项目合作,充分践行“上海精神”,着力打造“三个重要窗口、一张金名片”,为推动上合组织区域合作注入新动力。

2025-09-05     中化新网

吉林石化炼油厂让“余热”变身“余利”

吉林石化炼油厂让“余热”变身“余利”

2025-09-05     石油化工速递

广西启动“技能照亮前程”三年行动计划

采用“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推进模式

2025-09-05     广西石化新闻

吉林燃料乙醇公司短停清洗检修告捷

吉林燃料乙醇公司短停清洗检修告捷

2025-09-05     石油化工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