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氟化工板块价格指数震荡上行。据东方财富网统计,7月18日氟化工板块价格指数为3561.25,比2024年年底上涨了16.65%。巨化股份、三美股份、永和股份、东阳光等行业龙头企业半年度业绩预告均显示,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100%。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企业的预增公告均表示,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来自氟制冷剂的价格攀升。
龙头企业业绩领跑
多家氟化工企业亮出了2025年上半年“成绩单”。
巨化股份作为国产氟化制冷剂的绝对领导者,以37.86%的第三代制冷剂配额份额稳居全国第一。在制冷剂价格同比上涨62%的推动下,巨化股份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预计达19.7亿~21.3亿元,同比增长136%~155%。
“氟制冷剂产品均价大幅上涨,企业盈利能力稳步提升。”三美股份表示,该公司以15.3%的第三代制冷剂配额份额位居全国第二,其上半年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46.97%~171.67%。
永和股份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26.30%~148.49%。永和股份表示,他们依托配额优势,积极把握制冷剂产品市场价格上行机遇,实现制冷剂业务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东阳光在半年度业绩预告中表示,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57.48%~192.81%。该公司表示,随着全球第三代制冷剂市场需求不断提升,行业供需结构得到深度改善,制冷剂价格持续攀升,为经营利润的提升提供了支撑。
双轮驱动市场上行
业内人士也表示,制冷剂市场此轮上涨的原因是政策加供需双轮驱动所致。
政策端来看,生态环境部去年12月核发2025年度氢氟碳化物配额,进一步规范供给,为行业高景气度奠定基础。数据显示,2025年前5个月国内空调累计产量达1.35亿台,同比增长4.74%,叠加存量空调维修需求释放及新能源汽车产量提升,制冷剂需求持续走高。
三美股份业绩预告显示,2025年,第二代制冷剂生产配额进一步削减,第三代制冷剂继续实行生产配额管理,竞争格局持续优化,下游需求增长,市场价格稳步上行。
东阳光的半年度业绩预告也显示,在供给端,生产配额制度严格限制第三代制冷剂产量,市场供应格局稳定;在需求端,全球用量显著增长,供需结构深度优化,推动制冷剂价格同比快速攀升。该公司在2025年获得了约6万吨的第三代制冷剂配额,为整体业绩的提升提供了支撑。
技术更迭蓄势待发
对于后市,业内人士表示,生态环境部2025年配额分配进一步规范供应,第三代制冷剂配额制度将加速行业集中,龙头企业通过配额优势主导定价权,推动行业进入高景气周期。
“制冷剂市场需求短期难降。”开源证券化工团队认为,随着“双碳”战略的持续推进,第三代制冷剂政策预期明朗、路径清晰,有望受益于国家政策实现渗透率快速提升。第三代制冷剂平均成交价格或将保持长期上行态势。
华创能源化工杨晖团队也认为,近期第三代制冷剂将延续供需紧平衡趋势,制冷剂企业的产业链定价权持续强化,现货价格后续有望在高温天气下持续上涨。第四代制冷剂的价格仍在20万元/吨的价格水平,第三代制冷剂存在较高的上涨空间。
与此同时,龙头企业正通过技术迭代拓展新的业绩增长点。例如,巨化股份、永和股份已部署万吨级第四代制冷剂产能;巨化股份将业务延伸至新能源、电子信息领域,其自产氢氟酸使锂电池黏结剂毛利率达55%,远超行业均值;永和股份在高端氟材料领域收获显著,氟树脂、可熔性聚四氟乙烯等高端产品优等品率突破95%,半导体级产品实现批量交付,高端材料占比已提升至35%,高毛利产品单吨售价超20万元,毛利率为传统制冷剂的3倍。
在制冷剂市场供需改善与政策支持的双重推动下,氟化工行业已进入高景气周期。头部企业凭借配额优势享受周期红利,同时通过技术迭代与多元化布局构建长期竞争力,有望持续扩大市场份额、提升盈利能力。
近日,南通江山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预计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亿~3.6亿元,同比增长75.65%~110.78%。
在全球化工行业格局深刻重构的当下,周期性波动与结构性挑战交织,化工行业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向价值重构的深刻转型,单一企业的孤军奋战已难以支撑长青基业。破解之道,在于以市值管理视角重塑产业链协同与集群生...
2025年6月份,新华·中盐两碱工业盐价格指数报1002.84点,较上期(2025年5月)上涨55.06点,涨幅5.81%;较基期(2018年1月)上涨2.84点,涨幅0.28%;较周期内最高点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