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榆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榆横工业区)(下称榆林高新区)的中煤榆林煤炭深加工基地项目(下称中煤陕西煤化工二期项目)建设现场一片繁忙,6000多人和1000台套大型施工机械在3000多亩的工地上掀起了大干热潮。与此同时,中化学西部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员工们也正在为刚刚建成的5万吨/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树脂项目投料试车做最后准备;陕西欣晟绿能新材料有限公司二氧化碳乙烷耦合羰基一体化项目也在加紧试车。
今年以来,榆林高新区紧紧锚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目标,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科技创新和绿色低碳等领域,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创新随处可见,展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态势,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榆林高新区一角
项目建设呈现新格局
中化学西部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许海鸥介绍,5万吨/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树脂项目项目核心技术采用中国化学自主研发的间歇淤浆法工艺,是西部地区单体规模最大、产品牌号最多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项目,产品可广泛应用于高端纤维、军工、新能源、医疗、汽车、纺织、船舶、包装和电气等领域,替代现有进口产品。
依托南京乌江化工的核心技术,欣晟绿能建设的国内首套直接利用二氧化碳乙烷耦合羰基一体化项目年产10万吨正丙醛、正丙醇和醋酸正丙酯,产品可用于绿色油墨溶剂、锂电池电解液及医药原料等。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两个项目的主要生产原料乙烯均来自榆横工业区的中国石油兰州石化榆林化工有限公司80万吨/年乙烷裂解制乙烯示范工程。
除此以外,榆横工业区还拥有陕西未来能源化工有限公司1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示范项目、中煤陕西公司205万吨/年煤制甲醇和60万吨/年聚烯烃等项目,形成了年产480万吨基础化学品的大型煤化工产业集群。依托这些“龙头”项目,其发展精细化工和新材料产业,引进一批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高的高端精细化工新材料项目,打造纵向关联、横向耦合、上下游协作配套的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榆林作为我国四大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基地之一,目前拥有4套煤(甲醇)制烯烃装置,副产大量的碳四和混合碳五产品。今年3月,陕西探微日新化工有限公司在榆林高新区建成投产了国内首个5万吨/年煤制烯烃副产碳五深加工产业化项目,采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可实现年产甲基叔戊基醚(中间产品)1.9万吨、异戊烯1万吨、甲基叔丁基酮2000吨等。附近的中煤陕西公司煤制烯烃装置副产的碳五成为其主要原料。
距离中煤陕西公司不远的延长石油榆林煤化有限公司,依托年产甲醇60万吨、醋酸40万吨等项目也在统筹规划延伸下游产业链:总投资110亿元新建甲醇制乙醇及乙醇醋酸下游产品项目,通过原料保障“补链”、横向拓展“强链”、精深加工“延链”,打造煤基高端精细煤化工新材料示范基地。其中,50万吨/年甲醇制乙醇项目进入土建工程收尾、设备安装阶段,预计今年12月底投料试车。
榆林高新区管委会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上半年园区实现营业收入869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49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3%和19.5%。2025年安排重点建设项目108个,其中省市重点项目29个,年度计划投资91亿元,前6个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4亿元,同比增长17.6%。
榆林高新区在第九届丝博会举办项目签约仪式
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
今年5月,在第九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上,榆林高新区参会亮相,与各地客商座谈深化交流,在丝博会期间成功签约41个项目,引资额217.78亿元,项目涵盖精细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新能源、现代服务等领域。
榆林高新区管委会招商服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他们统筹推动,强化举措,优化环境,广辟渠道,上半年招商引资成果丰硕。一是严格落实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管委会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带队,分赴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外出招商10批次,先后在西安、淄博举办专场推介会2场,实地考察企业33家,精准对接了金开新能20万吨针状焦、河南博顿低生物质炭等一批优质项目。
二是广泛利用各种展会活动招商,除丝博会外,还参加了榆林~珠三角地区经济合作交流座谈会、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等大型招商活动6次,自主举办以“榆鲁携手 共筑产业未来”为主题的山东招商推介会。
三是实施产业链招商,依托中煤、兰石化等龙头企业主副产品及需求,绘制产业链招商图,精准招引上下游填补环节项目,储备了总投资6.9亿元年产7万吨烯烃综合利用、总投资2.3亿元广东德荣年产1.5万吨有机硫、总投资5.2亿元的年产5万吨PGA煤基高端自然降解材料等一批延链补链项目,签约落地了兰州翔鑫年产5万吨1-丁烯、洪宇环保10万吨醋酸酯等4个项目。
四是依托园区原料、配套、产业基础等优势,重点围绕已投产和在建项目开展以商招商,储备了中煤、延长等10余个二期项目,乌江化工5万吨 /年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艾科莱特新材料催化剂和助剂项目等签约落地。
五是金融招商不断加强。借助市级产业引导基金,发挥“管委会+公司”模式灵活招商作用,通过平台公司(科创建设集团)+基金+担保以及设立1.1亿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和融资担保资金池等方式,以投代招,储备了总投资20亿元沃特海默耐低温智慧储能电柜、总投资1亿元河北工业大学氮化硼、总投资0.5亿元全解耦电动装载机、总投资1亿元神东天隆智能制造等装备制造项目8个。
六是持续加强国际招商和外企经贸交流合作,扩大对外开放。推动青岛恒科新材料、睿沃特香港物流等7个外资项目落地建设。赴德国、西班牙、沙特、阿联酋等开展国际招商活动,并首次自主举办了德国招商推介会,陕西氢翌与德国SPS公司成功签订合作协议。
七是创新运用闲置资源盘活式招商。盘活装备制造园区空闲土地和厂房,招引落地华电新型高端矿用产品研发基地二期、陕西晟利睿莱物流基地等高端智能制造和延链补链项目。
今年1~6月,榆林高新区新签约合同项目15个,引资额108.07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72%,其中招引落地30亿元以上项目2个。新签约协议项目37个,完成全年任务106%,引资额158.4亿元。新签约入库项目10个,超额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目标。新注册外资企业2家,完成直接利用外资200万美元。
科技创新抢占新高地
经济运行持续向好、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招商引资卓有成效,这些成绩是榆林高新区近年来深入践行服务理念、转变服务模式、优化营商环境的结果。据了解,榆林高新区管委会成立项目落地服务保障专班,协助企业快速办理工商注册、审批备案等前期手续,将“企业跑部门”转变为“部门进企业”,切实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困难和问题,大幅缩短了项目从立项到开工及完成验收的时间,加快推进项目落地,助力企业发展壮大。
今年上半年,榆林高新区在科技创新方面也可圈可点:出台《榆林高新区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措施》等政策,兑现园区奖补资金2147.43万元,持续深化榆林高新区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登记技术合同57项,完成技术交易总额1亿元。依托龙头企业,加快推动秦创原特色产业创新聚集区建设。依托高校院所和企事业单位探索布局一批产业成果概念验证中心。征集“揭榜挂帅”关键技术,布局政、产、学、研联动项目,推荐申报“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潜在战略科学家、中青年领军人才、创新创业人才等榆林市“科技之光”人才项目27项。
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9部门发布的《精细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提出了加快精细化工产业中试项目落地、制定化工中试装置建设管理规范等举措。榆林高新区设立了占地面积近50平方千米的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产业园,依托园区化工原材料的集群优势延链补链强链,重点推动煤化工产业链向高端化延伸,打造高端聚烯烃材料、通用塑料、可降解塑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5条产业链。如今,30多个项目在这个产业园落地,一批精细化工和新材料项目正加快建设。
作为榆林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域,榆林高新区还拥有榆横综合中试示范基地,一批科研及中试项目也在加快推进,形成了技术研发、中试试验、产业化发展为一体的发展格局。
在占地面积10平方千米的榆横综合中试示范基地,一期工程10座甲类标准化厂房及综合楼、科研楼已建成,吸引了国内10多个中试和产业化示范项目入驻。其中,千吨级乙醇制乙烯、煤基乙醇和苯制乙苯等中试项目近期投料运行。
今年1月,150吨/年氢化镁中试产线在该基地一次性投料开车成功,产出首批合格产品,这是我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百吨级氢化镁储氢材料中试产线,规模为全球最大,也是榆横综合中试及示范基地运行后首个开展中试及示范试验的项目,标志着我国氢能储运技术及关键材料制备取得重大突破。
6月,榆林国重煤化工示范基地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高端化工技术孵化基地(第一阶段)中试项目在榆横工业区开工。该项目以未来能源公司现有的10万吨/年高温费托合成工业示范装置为基础,利用煤液化气化及高效低碳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开发的新技术,开展高温费托Ⅱ代技术迭代升级和费托合成下游产品技术的中试验证,将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可工业化应用的核心技术成果。
零碳试点探索新路径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煤化工产业节能降碳成为趋势。榆林不仅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风电、光伏发电及工业副产氢规模也较大,具有发展氢能全产业链的巨大潜力。
延长榆煤化乙醇项目施工现场(苗雨琪 摄)
2023年9月,陕西省生态环境厅、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财政厅公布陕西省低碳近零碳试点名单。作为榆林市唯一的低碳近零碳试点园区,榆林高新区依托园区氢能产业发展优势,坚持“以氢换煤、绿氢消碳”理念,布局以绿氨、绿醇等绿氢化工为主、煤化工灰氢替代为辅的低碳近零碳产业示范,扎实推进“源头减碳、过程降碳、末端固碳”,开拓“绿氢+二氧化碳+化工”耦合发展新赛道,推动煤化工产业低碳化发展新路径。
兰州石化榆林化工乙烷裂解制乙烯装置每年副产的氢气(蓝氢)达7万吨。榆横工业区抢抓氢能产业“风口”,依托工业副产的蓝氢和新能源制取的绿氢,拓展氢能应用场景,全力构建氢能制、储、运和燃料电池全产业链,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西部氢谷。
作为陕西省国资委与榆林市政府联合国企组建的首个氢能产业平台,陕西氢能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今年启动榆林零碳产业园氢能(制氢)示范项目,将利用榆林市丰富的光伏风电和矿井疏干水,建设碱性电解水制氢、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高温固体氧化物电解水制氢、碟式光裂解制氢、光解水制氢等5种技术的一体化综合应用项目,实现“绿电制氢、化工用氢、交通用氢”全流程示范,全面建成后每年可生产绿氢10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约200万吨。其中一期工程计划今年12月竣工投产,可年产绿氢3000吨,将大规模应用煤化工项目。
榆林华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建成的华秦氢能产业园一期项目,以兰州石化榆林化工副产氢气为原料生产高纯氢,打造国内首个集水电解制氢和PSA提氢两个技术路径为一体的新型制氢基地,每年可生产氢气5000吨,主要用于化工和交通领域。此外,该公司还规划了二期项目和煤化工耦合绿氢/绿醇项目,建设100MW级以上风光水电解制氢基地,实施陕西首个绿氢制绿氨项目。
在中煤陕西公司厂区东侧,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二氧化碳捕集利用项目——榆林城投佰盛有限公司100万吨/年二氧化碳利用项目,目前一期50万吨/年项目已建成投产,利用中煤陕西低温甲醇洗脱碳装置排放的工业二氧化碳尾气为原料,生产的二氧化碳用于油田驱油和工业领域。
CCUS(二氧化碳捕集、封存与利用)是当前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领先技术。延长石油榆林煤化公司早在甲醇、醋酸项目建设之初,就针对煤气化、变换装置产生的高浓度二氧化碳进行捕集,每年生产的液态二氧化碳全部用于延长油田开采驱油和地质封存。
中煤陕西公司在建的煤化工二期项目是我国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示范项目,承担了3000吨级气化半废锅流程及40MW超大功率电机两项应用示范任务,设计阶段就制定了全生命周期的碳中和路线图进行全方位优化,利用“绿氢”和“绿氧”作为煤化工的氢源和氧源,捕集回收装置副产的高纯度二氧化碳。比如,气化采用节能的半废锅流程水煤浆加压气化先进工艺,副产的高压蒸汽全部利用发电;空分装置大型压缩机透平由蒸汽驱改为电驱,大幅提高电气化比例,彻底取消燃煤锅炉,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3.43万吨;建设52MWp分布式光伏项目,利用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备的“绿氢”和“绿氧”作为煤化工的氢源和氧源,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61万吨。
根据榆林高新区刚刚公布的《低碳近零碳园区试点示范建设中期评估报告》,2024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碳排放量为4.32吨二氧化碳/万元,较2020年下降34.35%(以当年价口径测算)。从示范建设方案中期进展来看,设置的28项主要指标中,8项指标已超过或达到时序进度要求,占指标总数的29%。其中制度体系、碳排放指标好于预期,能源、建筑、交通、绿地、资源环境类指标完成情况良好,符合预期。
榆林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军表示,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十五五”开篇布局和榆林迈向“万亿之城”目标的关键一年。在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全力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基础上,榆林高新区要高标准编制“十五五”规划,未来将坚持“11336”工作思路,以做强高端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做优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做大能源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做深氢能全产业链、谋化布局未来产业为目标,进一步强化“一区多园”空间布局,形成创新、产业双核带动,推动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的跨越。
“11336”即打造全国“三化”示范园区“1个目标”;持续壮大精细化工“1个主导产业”;加快培育装备制造、数字经济、绿色能源“3大新兴产业”;强化招商引资提质、科技创新引领、改革开放赋能“3大发展支撑”;强化城市建设、教育提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社会稳定、从严治党“6大基础保障”。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榆林高新区提供)
近日,湖北省科学技术厅公示了《2025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复评通过项目》名单,湖北茂盛生物有限公司作为主要完成单位的“基于农业控肥增效的功能微生物肥料创制关键技术与应用”和“木质纤维组分梯度分离制木糖...
9月3日,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聚氨酯展览会(PUChina2025)在广州保利世贸博览馆开幕,本次展会汇聚全球领先企业,共同探索聚氨酯材料的破局之道与发展新路径,万华化学与爱尔新材聚脲材料解决方案联.....
在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召开期间,中国化学积极参与峰会相关活动,通过一系列高层会晤和项目合作,充分践行“上海精神”,着力打造“三个重要窗口、一张金名片”,为推动上合组织区域合作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