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大规模设备更新和以旧换新(以下简称“两新”)政策以加力扩围之势全面落地,成为稳经济、促转型的核心引擎。石化行业作为重点行业之一,如何抓住发展机遇,乘势而上?近日,记者在采访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咨询项目总监胡世明时了解到,对于石化行业来说,设备更新的目标明晰、潜力巨大,在央国企的带领下,行业有望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台阶。
节能降碳成为主旋律
2024年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两新”东风开始吹入各行各业。随后,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5个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出台了支持“两新”的实施方案及细则。
胡世明告诉记者,我国用半年左右的时间,快速建立起设备更新行动的政策体系,明确了重点领域设备更新的时间表、路线图,为持续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细数从中央到地方的相关政策不难发现,石化行业设备更新的发力点主要集中在节能降碳。
例如,《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强化了石化产业规划布局刚性约束。严控炼油、电石、磷铵、黄磷等行业新增产能,禁止新建用汞的聚氯乙烯、氯乙烯产能,严格控制新增延迟焦化生产规模。新建和改扩建石化化工项目须达到能效标杆水平和环保绩效A级水平,用于置换的产能须按要求及时关停并拆除主要生产设施。全面淘汰200万吨/年及以下常减压装置。到2025年底,全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亿吨以内;炼油、乙烯、合成氨、电石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超过3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
“两新”政策的加速落地,对推动绿色转型效果显著。“据测算,2024年‘两新’政策落地形成的节能量约2800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7300万吨。”胡世明说。
2025年是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的一年。1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发布《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再次对挖掘节能降碳潜力提出要求:对标技术、能耗、排放、安全等标准,根据产业结构调整、设备淘汰等指导目录,组织各地深入开展存量设备评估诊断,分领域分行业明确设备更新目标任务,加强项目常态化储备。
炼化等领域出清空间可观
“两新”政策的快速落地,促使装备制造市场焕发新生机。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两重”“两新”政策通过释放市场潜在需求,有效带动相关投资品和消费品生产。2024年,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对全部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46.2%。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曾表示,加快设备更新能够扩大有效投资,有望形成年规模5万亿至6万亿元左右的巨大市场。
对于石化行业中最具潜力的细分领域,胡世明表示,以炼化、乙烯等为代表的传统细分行业当属其中,这两个行业产能出清和设备更新空间非常可观。
据他介绍,截至2023年底,我国炼油行业能效低于基准水平的产能约占10%,蒸汽裂解制乙烯行业能效低于基准水平的产能占比约20%。2023年,我国炼油产能为9.44亿吨/年。对照相关政策目标,按照千万吨级炼油厂投资在160亿元左右、设备投资占50%的比例计算,2024—2025年炼油行业将有约735亿元的装置更新空间。2023年,我国蒸汽裂解制乙烯产能为4242万吨/年。按照百万吨乙烯工厂需要60亿元设备投资测算,乙烯行业2024—2025年将具有510亿元的装置更新空间(注:按照整套装置而非单一设备的更新)。
央国企有望引领进程
“两新”东风扑面而来,石化行业如何承接?
“央国企有望引领更新进程。”胡世明认为,央国企的产能优势和发展基础将推动其在设备更新过程中拔得头筹。
一方面,央国企炼化产能比重较高,老旧装置规模大。据胡世明团队统计,2000年前国内建设的炼油产能合计2.14亿吨/年,其中央国企合计1.92亿吨/年,占89.8%;老蒸汽裂解装置制乙烯产能合计682万吨/年,全部来自央国企,其中中石化、中石油两家公司约占93.4%。按照一般装置设计寿命15年,经技术改造后可延至30年估算,央国企中将有相当数量的炼油装置已到达更新节点。
另一方面,央国企有实力、有意愿进行大规模设备更新。胡世明表示,企业的盈利水平直接决定了其设备更新的能力,政府补贴更多的是起到辅助作用。据统计,过去5年,中石化、中石油等整体盈利能力相对稳定,进行设备更新基础良好。
借设备更新之力,推动石化行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已成为业界共识。“高端、智能、绿色、安全是工业领域设备更新的重点方向。石化企业要以提升竞争力为核心,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更新一批高技术、高效率、高可靠性的先进设备,以相对低的成本投入实现先进产能升级,形成高质量发展硬实力。”胡世明表示。
胡世明提示:石化企业要算好经济账。要根据投入产出比、性价比、回报率、资金效益等,制订路线图、时间表,做好资金预算,重点补好设备短板、缺项,用好置换、调剂、回收循环综合利用等组合工具,对退役设备进行妥善处置、调剂余缺、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月25日,为期3天的2025宝鸡钛谷国际钛产业博览会(简称“钛博会”)在陕西宝鸡落下帷幕。本届钛博会以“钛谷链接世界、合作共创未来”为主题,吸引俄罗斯、德国、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87家企业...
在近日举行的航天长征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航天工程”)客户大会上,笔者了解到,近年来我国绿氢制取产业发展加速,但仍存在众多技术痛点和堵点亟待解决。
日前,中国设备管理协会和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在青岛联合发布《2025年度能源化工行业技术装备国产化创新产品推荐目录》。其中,昆明嘉和智慧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JECO智慧节能系统成功入选。
近日,由中国化学装备科技公司所属企业中化桂林主编的国家标准《橡胶工厂环境保护设计规范》修订(送审稿)审查会、国家标准《橡胶工厂节能设计规范》修订开编会、行业标准《橡胶工厂低碳设计规范》开编会在桂林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