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吉林大学了解到,该校化学学院副教授高岩团队开展“液化秸秆改良土壤综合利用”项目,利用近临界水技术将畜禽粪便与秸秆“变废为宝”,转化为液体和颗粒有机肥,有效改良盐碱地,助力农民增产。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当地地广人稀,人均占有耕地22亩,但大量耕地是盐碱地,粮食亩产不到吉林省平均产量二分之一。在当地,大量秸秆和禽畜排泄物难以得到科学处理。
针对这些问题,高岩提出利用生物质改良盐碱土壤的思路。水在临界状态下具有酸碱自催化作用,秸秆和畜禽排泄物在近临界水的作用下可转化为有机质肥料。这一转化可形象地比喻成“高压锅煮肉”。把秸秆和畜禽排泄物放在近临界水里煮,煮烂了的汤和固体就是有机质肥料,过程中不添加任何化学试剂。团队还自主设计了生产设备。
经通榆县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站测定,使用该技术对玉米增产明显。近两年,当地盐碱地得到改良,粮食产量提升10%以上。该技术已申请3项国家发明专利,相关研究在《分析和应用热解》和《农药生物化学与生理学》期刊上发表。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海涛说,高岩团队开创性地将近临界水技术应用于秸秆等生物质转化制备有机肥料领域,再利用有机肥料进行土壤修复和盐碱地治理,敢于创新并通过实践检验。
目前,该项技术已经实现产业化。高岩说,下一步,团队将围绕秸秆产物肥药一体化、植物修复工业污染土壤及工农业废弃物协同利用开展探索与研究。
150年前,科幻大师儒勒·凡尔纳曾预言:水将成为未来的终极燃料。如今,科学家们正努力将这个幻想变为现实。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所长、研究团队负责人刘岗表示,中国科研团队近期在“光催化分解水制氢”领....
中化新网讯4月8日,2025中国粉末涂料配方设计培训班在江南名城——常州开班。在开班仪式上,中国化工学会涂料涂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狄志刚致辞指出,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任务目标的收官之年,是.....
近日,由华东师范大学可再生碳资源科学与技术工程中心赵晨教授团队研发的油脂基可持续航空燃料(SAF)通过中国民航第二研究所的权威检测,48项指标全部合格,符合3号喷气燃料国家标准。
日前,山西临汾市永和县山西丰圣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产出99.9999%(6N级)超高纯氦气,实现了天然气资源的最大化应用,为氦气资源获取提供了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