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由大连商品交易所(下称“大商所”)与辽宁证监局、辽宁证券期货业协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DCE·产业行——期货衍生品市场服务辽宁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训班”在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举行。来自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与产业企业的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新形势下实体企业风险管理与转型升级路径。从会上了解到当前辽宁省已有一部分石油和化工企业参与大商所相关品种交易,借力期货市场破局,但总体上与华东、华南等地区相比,在企业参与数量、交易规模和活跃度等方面仍有差距,期货交易潜力巨大。
价格波动冲击经营,企业期货应用潜力大
辽宁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副局长战巍在培训中强调,辽宁作为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石化和化工产业在全省产业体系中举足轻重。面对全球经济形势变化和能源原材料价格波动,企业承受压力不断加大。合理运用期货工具,能够帮助企业在风浪中守住基本盘,锁定目标利润。
辽宁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同时介绍到,辽宁把精细化工作为22个产业集群之首,全力打造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形成了具有鲜明辨识度的发展格局和产业优势。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和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石化化工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风险和挑战,价格波动、原材料供应不稳定、市场需求变化等因素,都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了不确定性。在这样的背景下,期货市场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现价格、管理风险、配置资源的功能,对于石化化工企业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永安期货产业委员会主席石春生指出,在当前能化产业供需矛盾加剧格局下,利用期货和衍生品管理价格风险尤为重要。目前国内上市公司中已有超1000家企业参与期货市场,但整体比例仍偏低,特别是在新能源、精细化工等领域应用不足。面对这一情况,与会人士一致认为,在现有环境下,单纯依靠传统生产经营模式难以破局。
企业试水期货,参与度持续提升
当前越来越多的辽宁石油化工企业将目光投向期货市场,借助其独特功能化解风险、把握机遇。据大商所相关业务负责人介绍,2024年大商所化工板块产业客户持仓占比平均达到38.2%,产业客户参与度持续提升,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化工产业企业学会运用期货工具锁定成本、规避价格波动风险,大商所化工品种期货价格已逐步成为国内现货贸易定价的重要参考。
恒逸国贸研究总监王广前强调,有效的风险管理需坚持“期现匹配、动态调整、严格止损”三大原则,建立包含三级审批、实时监控和压力测试的完整风控体系。产业企业要从“价格接受者”转型为“价格管理者”,用期货工具做风险“减法”而非杠杆“加法”。
同时,专家们也聚焦了企业内控痛点。晨实科技总经理王少游强调,企业套期保值业务需强化内控与信息化管理,提升效率与风控水平。企业套保是多部门协同工作,涉及业务、风控、财务、交易、IT等多个环节。信息化系统在套期保值业务中发挥关键作用,可提升交易效率、实现事前风控、自动核算和多层级管控,避免人工操作带来的风险。
大商所构建多层次培育体系,激活企业潜力
为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满足产业客户多样化、个性化的交割需求,大商所推出了一系列措施。大商所日前发布了能化品种协议交收业务指引,在全部能化品种上推行协议交收业务。在协议交收中,企业与交割库可以通过协商方式,确定交收商品的质量、数量、品牌、地点、时间等细节,使交割库的多样化服务和企业的差异化需求更好匹配,大大提升了交割便利性和灵活性。
据介绍,交易所构建了多层次市场培育体系,通过“产融基地”建设打造“企业培训企业”模式,目前已有160多家产融基地,绝大部分为实体企业。交易所还提供龙头企业“一对一”上门培训、高校人才合作、专项实践项目等多样化服务。2025年,大商所继续设置了“龙头企业项目”和“中小微企业项目”两个板块,实现对龙头企业的精细化服务和对中小微企业的普惠式培育。
面对市场波动和转型挑战,辽宁石化企业正积极利用期货工具管理风险。这一转变增强了行业稳健性,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未来有望更好助力企业行稳致远。
9月3~5日,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聚氨酯展览会在广州成功举办。美思德化学作为聚氨酯助剂领军企业,携核心产品矩阵与创新解决方案亮相展会,与全球行业伙伴共同探讨聚氨酯领域发展新机遇。美思德化学围绕聚氨酯....
9月8日,从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获悉,随着重达4700吨的油气平台上部组块在渤海南部海域精准就位,标志着垦利6-1油田10-1北区块Ⅱ期开发项目建设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为下一步该区块高效开发奠定工程基础。
9月4日,在山东省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焉杰表示,山东省聚焦“做足增量、遏制减量、应对变量”,制定了推动工业稳增长的工作方案,推动工业经济稳健增长。
9月5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开展绿色液体燃料技术攻关和产业化试点工作(第一批)的通知》,同意国投生物3万吨/年纤维素燃料乙醇等9个项目开展绿色液体燃料技术攻关和产业化试点工作。
近日,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在丰探101井取得重大突破——在5296米超深层、超高压环境下,首次成功实施页岩油保压取芯作业,一举刷新全球保压取芯深度纪录。
近日从国家管网集团传出消息,我国已提前完成“十四五”期间规划的1.65万千米油气管道建设目标,“全国一张网”基本建成,推动能源供应保障的安全性、稳定性、灵活性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