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周期从30秒缩短至10秒以内
中化新网讯 截至8月1日,由中国石油录井技术研发中心自主研发的GW-IRGA红外光谱录井气体分析仪,累计在国内辽河油田、长庆油田等区块推广应用60余口重点井,油气显示发现率达到100%。“该技术实现了录井气体检测技术分析周期速度快、组分多、数据密度高的优点,特别适合于薄层和裂缝型油气藏的识别发现,标志着气测录井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属国内首创。”长城钻探录井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光谱油气检测技术在国内外属于前沿保密技术,没有成熟经验及可供借鉴的技术,科研人员只能从零开始摸着石头过河。2018年该技术课题立项后,针对C1-C5在红外光谱中谱线交叉重叠严重、不易分离技术难点,项目组开展了多谱图联合基线校正方法、光谱定性定量分析区间选取、异常光谱信息的识别修正等五个方面研究。经过几十口井的现场试验、反复验证和优化,研制出GW-IRGA红外光谱录井气体分析仪,可以将C1-C5分析周期从30秒缩短至10秒以内,并且能够同步检测CO、CO2非烃成分,刷新了国内随钻过程中储层流体性质实时有效分析的速度。
录井技术研发中心技术人员介绍,在第一代GW-IRGA红外光谱录井气体分析仪研制成功后,为更好的解决“低、深、非、老”油气田勘探中油水界面识别和水淹层精细划分的难题,研发中心持续加大研发脚步,完成了利用红外光谱随钻检测地层流体中C1-C8主要正构烷烃、异构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关键技术突破。利用15秒周期高速连续检测油气中15种烃类组分信息和全新开发的智能即时油气解释软件,为我国油气田勘探开发提质增效、增储上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第二代GW-IRGA红外光谱录井气体分析仪研制成功后,真正做到了检测速度和检测种类的双提升,各项技术指标遥遥领先行业内同类产品,改变了跟跑国外的技术发展格局。在辽河油田、长庆油田重点井应用中,该项技术充分发挥分析速度快、数据密度高、检测组分全的优势,大大满足了快速钻井条件下薄层和裂缝型油气藏发现、复杂油气藏油水界面识别、勘探老区水淹层划分的技术需求,油气显示发现率100%,实现了自主创新应用规模“量”的跨越和提速提效“质”的提升。
为适应目前非常规能源开发中逐步兴起的井工厂作业模式,录井技术研发中心凭借红外光谱录井气体分析仪应用中无需氢气发生器和空气压缩机等附属设备,集成DTU模块结合无线通信物联网技术,又研制了全功能井口气体检测和传感参数一体化采集装置,一种近井口无人录井仪。可通过电脑、手机等终端远程对井场红外光谱分析仪、传感器、脱气器、自动捞砂机等工作状态的监测和远程操控,实现数据采集装置近井口,数据存储和监控在远方,改变了远程录井作业模式。
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引领未来。下一步,长城钻探录井公司将以建设录井行业技术策源地为抓手,攻关随钻井下录井油气检测装备,为发现油气、提前预警高压层、及时调整水平轨迹等提供技术支持,将“地质家的眼睛”由地面分析向井下检测延伸,助力油气勘探增储开发、高效钻井,为建设科技强国、能源强国贡献更多录井力量。
在“双碳”目标即“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战略背景下,中国石油东方物探研究院大港分院不断强化新能源领域相关技术攻关,打造“第二曲线”。
本报讯截至8月5日,中国石油录井技术研发中心(以下简称录井技术研发中心)研发的录井随钻‘六性’储层评价技术在辽河、长庆等油区推广应用150余口井,综合应用岩矿扫描、元素分析、地化分析等多项技术,构.....
今年以来,江汉油田资产经营管理中心认真贯彻落实油田部署,以实现资产综合价值最大化为目标,通过整合各方资源,解决遗留问题,高效盘活房屋土地等存量资产,在服务主业发展的同时,实现服务价值和经济价值双价值提...
中石化湖北神农架松柏加能站位于鄂西群山间,相对于喧嚣的城市,神农架县城依靠旅游业和生态产业繁衍生息,而松柏加能站地处神农架行政中心的松柏镇,虽没有川流的车辆和熙攘的人群,但松柏站凭借“六星同创”的深入...
在金海湾锂业的浸出净化车间,有一个身影总是默默无闻地忙碌着。他,就是卢金钊,一个从2019年入职至今的普通员工,用“少说多做”的韧劲,诠释了“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