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截至8月5日, 中国石油录井技术研发中心(以下简称录井技术研发中心)研发的录井随钻‘六性’储层评价技术在辽河、长庆等油区推广应用150余口井,综合应用岩矿扫描、元素分析、地化分析等多项技术,构建了精准解释模型与“六性”评价标准,解释符合率达90%以上,成功实现甜点精细划分和水平段压裂优化设计。长城录井公司承担录井及解释评价任务的雷88-H209井喜获高产油流,日产油突破40吨,创下辽河油田本部页岩油单井产量的重大突破。
“录井随钻‘六性’储层评价突破了储层微观参数、岩石力学参数等录井评价技术的盲区。”录井技术研发中心一级工程师倪有利介绍,此前,录井行业对储层的评价一直是以岩性、物性、含油气性等“三性”评价为主,随着页岩油气、致密油气和煤层气等非常规油气进入油气资源的战略性接替阶段,储层“三性”评价已无法满足非常规油气藏勘探开发对储层评价的需求。为此,录井技术研发中心成立研发团队,在常规录井手段基础上,依托元素、伽马能谱、连续轻烃、碳同位素、岩矿扫描等特色录井技术优势,建立了非常规油气藏“岩性、物性、含油气性、烃源岩、脆性、岩石力学性质”的随钻定量分析方法,填补了录井手段无法获取储层微观参数、岩石力学特征参数的技术空白,实现录井评价油气藏由“三性”评价向“六性”评价的突破。
据悉,目前,录井随钻“六性”储层评价技术已形成6项专利,在软硬件技术、解释评价方法等多方面实现了突破。其中,自主研制的GW-OLS连续轻烃录井仪,能够在60秒周期内实时、自动、定量采集C1-C8共15种烃类组分,完成随钻过程中储层含气性、含油性、含水性的实时有效分析,解决了油气层准确落实、油水关系识别、流体性质评价等难题,经中国石油科技部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此外,录井技术研发中心还研发了图形数字处理以及岩石物理建模方法,实现图像资料的数字化、可视化解析,以及地球物理参数高精度建模,填补录井专业基于岩屑样品的物性和岩石力学定量分析的技术空白。创新建立非常规储层“综合品质”评价模型,开展数据挖掘法研究,优选相关参数,针对不同类型油气藏建立了6项基于权重系数的储层综合品质计算模型。自主研发的非常规油气层录井智能解释平台,提升了数据解释的质量和效率,实现通信自动化、解释自动化、学习自动化,推动了录井解释向定量化、智能化的加速转变。
录井技术研发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带着创效基因的录井随钻“六性”储层评价技术一亮相就取得不俗成绩,在辽河L65块应用的11口井,对比相邻区块,解释符合率提升5%,压裂增产32%。
倪有利介绍,目前,录井随钻“六性”储层评价技术已在辽河、长庆、四川、塔里木等油区推广应用50余口井,特别是在井下状况复杂导致测井难度大、获取资料不全的情况下,为油气田开发提供了可靠的储层分析结论,得到应用单位认可,为油田高产稳产、降本增效发挥重要作用。
在“双碳”目标即“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战略背景下,中国石油东方物探研究院大港分院不断强化新能源领域相关技术攻关,打造“第二曲线”。
今年以来,江汉油田资产经营管理中心认真贯彻落实油田部署,以实现资产综合价值最大化为目标,通过整合各方资源,解决遗留问题,高效盘活房屋土地等存量资产,在服务主业发展的同时,实现服务价值和经济价值双价值提...
中石化湖北神农架松柏加能站位于鄂西群山间,相对于喧嚣的城市,神农架县城依靠旅游业和生态产业繁衍生息,而松柏加能站地处神农架行政中心的松柏镇,虽没有川流的车辆和熙攘的人群,但松柏站凭借“六星同创”的深入...
在金海湾锂业的浸出净化车间,有一个身影总是默默无闻地忙碌着。他,就是卢金钊,一个从2019年入职至今的普通员工,用“少说多做”的韧劲,诠释了“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