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7月6日,第27届中国科协年会主论坛在北京举行。主论坛上,中国科协发布了2025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多项化学化工类技术问题或难题入选。
中国化学会推荐的“准金属替代过渡金属用于精准合成与催化反应的可行性研究”成功入选2025十大前沿科学问题。准金属替代过渡金属实现精准化学合成,将重塑科学认知边界,打破传统过渡金属催化的思维定式,开辟化学合成新理论与方法体系。该问题的突破将带动多学科交叉创新,大幅削减生产成本,创造巨大经济价值,推动药物研发、材料革新,改善医疗与生活质量,引领化学合成迈向更高效、绿色、智能的新时代。
成功入选2025十大前沿科学问题还有“多维度、可重构超分子机器组装”。该问题的突破将在科学层面构建可逆、可重构的组装体系,从“分子合成导向”转向“功能组装导向”,形成超分子机器专用表征体系;在技术革新层面,微/纳机器人的集群行为控制为分子机器提供设计范式,使得超分子机器有望成为继芯片、人工智能后的下一代技术制高点。
“新一代低能耗低成本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入选2025十大工程技术难题。碳捕集与封存技术是化石燃料低碳利用的技术支撑。通过新一代碳捕集技术的开发,新型碳捕集材料、高效碳捕集设备、工艺与系统的集成控制策略等关键技术难题有望突破,实现捕集能耗和成本的进一步降低,从而推动技术成果产业化,丰富我国碳中和技术体系。低成本长期安全碳封存技术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气候变化的关键手段。掌握该技术的国家将在全球气候治理和绿色技术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入选2025十大产业技术问题有“突破大型及超大型海水淡化工程高端装备进口瓶颈”。目前,我国海水淡化单机装置规模突破万吨级,已掌握10万吨/日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集成技术,并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水淡化膜材料和高压泵、能量回收装置等关键配套设备,但万吨级、十万吨级以上的海水淡化工程对于国外设备技术的依赖仍较强。具体而言,在关键材料、部件和装备等设计开发和高端产品量化制造方面,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急需加快发展。
中国科协自2018年开始,持续组织开展重大科技问题和难题征集发布活动。2025年,中国科协从前沿性、引领性、创新性、战略性四方面严格把关,经过严谨规范的审读、评议、投票等程序,最终选出10个前沿科学问题、10个工程技术难题和10个产业技术问题。
中化新网讯 7月4日,江西省化学化工学会九江科技服务站签约仪式在彭泽县举行。江西省化学化工学会与九江科技服务站依托单位江西贝特利新材料有限公司现场签约了合作协议,依托江西省化学化工学会人才和技术优势....
在国家能源集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以下简称低碳院)的展厅里,一罐普通的黑色粉末静置在展柜中。它看似毫不起眼,但用于煤制油装置,可以大幅提高煤变油的效率,用更少的煤“变”出更多的油。它就是费托铁...
当前,江苏城市足球超级联赛(以下简称“苏超”)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不仅点燃了球迷的热情,也为化工科技提供了展示舞台。值得关注的是,一批江苏化工企业正将高分子材料与体育产业深度融合,从运动装备到场馆设...
6月25日,在辽宁盘锦举行的第十三届亚洲炼油和化工科技大会生物基分论坛上,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生物基产业在政策与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快速发展,将向原料非粮化、产业规模化、应用场景多元化的全产业链协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