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设备革新到工艺突破,从循环用水到打造绿色新材料,兰州石化在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探索——
如何让“绿色分值”持续提升?
7月1日,兰州石化厂区内,毛刺槐花、泡桐花在管廊边悄然绽放,淡紫色的花序与冷硬的管线形成鲜明对比。“你细细地闻,厂区里时不时还有甜甜的花香。”质量健康安全环保部员工黄晓星骄傲地说。
他的骄傲来源于兰州石化持续加强节能降碳关键技术研究,大力实施环保升级改造和治理攻关,不断提升绿色发展水平,走稳绿色低碳之路。
改造先行:“绿”染栈桥塔林
6月10日,油品调合中心(国储公司)安全环保科副科长刘毅手持便携式检测仪,介绍VOCs废气治理技术应用后的成效:“废气中的非甲烷总烃浓度低于20毫克/立方米,苯、甲苯、二甲苯等浓度均低于1毫克/立方米,排放指标优于国家环保标准。”
不远处的161装车栈桥旁,一辆辆槽车整齐排列,伴随着鹤管的伸缩和油泵的轰鸣声,成品输转车间装油四班班长岳翔和岗位员工付昕正在相互配合,为槽车装航空煤油。全程密闭的管道内,油品平稳输送,丝毫没有刺鼻的气味和挥发的油气。
环保治理,改造先行。兰州石化将油气回收装置建设作为绿色转型的关键抓手。这套涵盖“三苯”罐区、铁路公路装车栈桥、洗槽站的全流程治理系统,处理能力达每小时1.5万立方米,实现了对苯系物尾气、装车油气等污染源的全要素管控,也成功破解了储运系统区域性油气挥发治理和回收处理难题。
项目投用后,清洁生产、减排降碳效果显著,直接创造经济效益约117万元/年,为生产经营过程的安全环保提供了保障,也为同行业及公司储运系统油气排放治理创新实践提供了宝贵经验。
绿色发展,内在“含绿量”至关重要。兰州石化始终坚持“源头防治、过程整治、末端管治”理念,在稳定运行环保设施、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以及提升环保风险管控能力的同时,还推动多项重要隐患治理项目落地见效:成功实施120万吨/年重油催化裂化装置“固碱法脱硫消蓝技术”,消除外排烟气蓝烟拖尾现象;完成炼油区雨排系统局部扩容改造等11个隐患治理项目并投运;组织完成14个运行部土壤隐患排查、年度土壤地下水监测及信息公示工作;完成橡胶部一级污水预处理设施升级改造,显著提升了工艺管控效率和装置异味管控效果,为打造碧水蓝天贡献兰州石化力量。
精打细算:“绿”水驱动循环经济
“两酸净化水的回用率稳定在70%以上,与去年相比,可节约新鲜水超30吨/小时。”6月26日,兰州石化炼油二部生产组副组长金尚君说。
经过系统化工艺改进,炼油二部300万吨/年重油催化裂化装置和120万吨/年重油催化裂化烟气脱硫装置使用的新鲜水,汽油加氢、柴油加氢的装置注水,大部分由酸性水汽提装置的净化水替代,极大地提高了净化水的回用率。同时,也减少了酸性水汽提装置净化水直排产生的污水处理费和下游回用装置新鲜水等的用水量,可谓一举多得。
走进兰州石化公用工程一部化工净化水区域,处理后的中水可用于灌溉花草,外排的污水水质能够满足养金鱼。
生产运行部能源管理组组长武兆东说,兰州石化一直在探索一水多用的模式,例如将四季青缓冲池污水作为炼油区、化工区等的消防用水,每年可节约用水量超100万吨,同时减少了等量的污水处理,从源头上实现了污水的循环再利用。
兰州石化地处黄河上游,围绕“水”字精打“经济算盘”,通过技术创新推动水资源循环利用,对用水和排污两头把控,不断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紧盯炼油单因能耗、三套乙烯能耗、节能量、节水量、温室气体排放量等关键指标,兰州石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水资源重复利用,将部分工业废水处置合格后,用于冲厕和浇灌花草树木。
5月份,兰州石化历时3个月建设完成凝液回收综合利用项目,通过精准高效利用装置自产凝液,不仅实现了能源的梯级利用,更让工业废水“华丽转身”。项目投运后每年可减少污水排放量约24万吨,同时节约蒸汽1.6万吨,直接为公司节省了530余万元,既实现了节能降耗、治污减排,又实现了提质增效。
创新引领:“绿”技加速材料革命
6月27日,在耐热聚丙烯H8020的质量分析室里,检验人员反复验证128摄氏度时材料热变形的稳定性。这个数字不仅超越了进口的同类产品,而且意味着电饭煲等厨房小家电的塑料外壳材料能够实现国产化替代。
“厨房家电已成为高端聚丙烯的新战场。”精细化工部生产组副组长杨宝指着生产线介绍,“这种绿色新材料,正成为市场的宠儿。”
由兰州石化与兰州化工研究中心联合攻关研发的耐热聚丙烯H8020,突破固有技术壁垒,采用分子量分布调控技术,在保证耐热性的同时维持良好的光泽度,性能超越进口的同类产品。
广州某知名小家电企业的测试报告显示,使用该材料后,产品不良率从3‰降至0.5‰,已应用于电饭煲、咖啡壶等家用电器外壳,助力厨房家电的绿色消费升级。
无独有偶,兰州石化研发的高流动性薄壁注塑系列聚丙烯产品H9068,采用氢调法工艺生产,完全摒弃降解法工艺,有效消除了过氧化物有异味、不能满足食品包装要求等原有缺陷。作为国内薄壁市场的领军品牌,这一系列产品凭借其刚韧并济的特性,在收纳托运箱、汽车改性行业和薄壁注塑餐盒领域均有着广泛的应用。
兰州石化聚丙烯产品RP340R的工业化之路,是绿色低碳化工产品技术攻坚的代表。2012年完成工业化后,历经8年的技术迭代,通过CNAS生物性能、化学性能及耐辐照等严苛测试,最终在2020年实现医用注射器领域规模化应用。这款高熔指明星产品,将注塑成型周期缩短了20%,凭借其卓越的透明度、稳定的品质,出色的韧性、脱模性和低析出特性,助力下游企业单线日产能提升至50万支。
当全球化工行业加速低碳转型时,兰州石化用自主创新践行着“绿色化工”的承诺,已形成医用、车用、透明、薄壁注塑和耐热专用料五大聚丙烯领域产品矩阵,构建了从原料筛选、生产工艺到终端应用的全链条减碳体系。
目前,兰州石化透明聚丙烯与薄壁聚丙烯两大系列产品均通过UL国际环保认证。这一认证标志着产品在可持续性、节能降碳等维度达到国际标准。
“我们一直积极致力于节能减碳和环境保护,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聚丙烯系列产品荣获UL认证就是对我们产品质量和技术能力的高度肯定。”兰州石化公司总经理助理张涛涛表示,“未来,我们将进一步依靠科技创新,推进聚丙烯产品开发升级,持续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黄河之畔,兰州石化正以“绿色”为笔,书写着工业与生态、企业与城市的共生新篇章。
一名共产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潞安化工天脊集团(以下简称天脊集团)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硬任务,面对新使命、新要求、新作为,共产党员们在生产经营中打冲锋、在风险管控中守底线、在价值创造中挑大梁,全力书写恪...
近日,由中原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天然气开发研究所部署的通南巴区块须家河组开发井—马2-8井、马303-3H井相继压裂投产,均获日产10万立方米以上高产气,中原油田通南巴区块日产量首次突破70万立方米,规...
近日,中国石化宁夏能化公司与一当地企业正式签署水权交易协议,完成首次水权市场化交易,实现降本增效600万元。这是该公司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战略的创新实践,标志着企业在水资源精细化管理领域取得了新突...
7月1日,从中石化中原油田普光气田天然气净化传来喜讯,该厂硫黄储运车间两座总储量达11.4万吨的行业“巨无霸”,经过为期数月高风险施工的攻坚,于建党104周年前夕圆满完成检修任务,重新披上崭新“铠甲”...
7月1日,江西心连心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在该公司生产办公楼隆重举行2025年“七一”党建表彰大会,江西心连心公司党委书记刘广栋、工会主席周永军、总经理助理郭玉中等公司高层与全体党员干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
7月3日,中国石油大庆油田采油二厂第二作业区测调班的青年员工们正在交流分享提高工作效率的心得体会,共同查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努力为作业区原油生产贡献智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