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航空航天、汽车工业、电子设备等领域,高温硫化硅橡胶作为关键的密封、粘接主要材料,需长期承受200℃以上的极端温度环境。然而,传统高温胶在持续热应力下易发生分子链降解、交联密度下降,导致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等力学性能急剧衰减,严重影响服役可靠性。气相纳米材料的出现为突破这一瓶颈提供了一条新路径,通过纳米颗粒的小尺寸效应、高比表面积特性可与高分子基体形成特殊界面作用,有效延缓高温胶的热老化进程。
其中,纳米二氧化钛(TiO₂)因优异的耐热性、化学稳定性及补强潜力,成为高温胶补强的理想候选材料。湖北汇富纳米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人员以275℃热储条件为研究场景,经过24h不间断的实验测试,对比分析空白样与添加1.5%纳米TiO₂高温胶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与时间之间的变化规律,揭示纳米TiO₂对高温胶热稳定性的提升效果。
图1
汇富纳米技术人员对拉伸强度数据进行统计和记录,得到高温胶拉伸强度随热储时间变化图(图1)。在空白样和实验样初始状态太,0-2h二者的拉伸强度十分接近,大约拉伸强度在7MPa左右,但热储2小时后,空白样拉伸强度快速下降,24小时时仅余约1MPa,而TiO₂的拉伸强度衰减趋势在整个24h测试时间中明显趋于缓和,24小时结束时仍保持约6MPa的强度水平。
结果反映出纳米TiO₂的纳米尺寸效应使其与高分子链间形成强界面结合,当材料受拉时,应力可通过界面传递至纳米颗粒,避免基体内部的应力集中;其二,TiO₂的化学稳定性可抑制高温下的氧化降解反应,延缓交联密度下降与分子链断裂,在长期高温下仍能维持相对完整的网络结构,展现出更优异的热稳定性能。而空白样因缺乏有效防护,分子链逐步断裂、交联点流失,导致强度暴跌。
图2
图2展示了高温胶断裂伸长率随275℃热储时间的变化趋势。初始状态下,空白样断裂伸长率约为420%,略高于添加1.5%纳米TiO₂的实验样,但热储2小时后,两者曲线出现显著分化:
空白样断裂伸长率随时间延长持续下降,24小时时已逼近0%,表明分子链在高温下发生严重降解,材料延展性完全丧失,而添加纳米TiO₂的实验样在2小时后断裂伸长率基本维持稳定,24小时时仍保持约250%的水平。
这是由于纳米TiO₂颗粒在高温胶基体中均匀分散,形成纳米级物理交联点,一方面限制分子链的无规热运动,减少热诱导的链段断裂,另一方面,颗粒间的协同作用可有效分散应力,避免局部应变集中导致的脆性断裂。热储后期,空白样的剧烈衰减与实验样的稳定形成鲜明对比,证明纳米TiO₂显著提升了高温胶的抗热收缩能力。
高温胶通常以有机硅橡胶、氟橡胶等为基体,这类材料虽具备先天的耐高温潜力,但纯胶在极端环境下的性能衰减仍是行业痛点。纳米TiO₂(如NT-50/NF-50)的引入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思路:纳米二氧化钛是一种兼具锐钛矿与金红石相的纳米新材料,比表面积高在50m²/g左右,高表面活性可与高分子基体形成氢键或共价键,强化界面结合,同时,纳米颗粒的空间位阻效应可抑制高分子链的热运动,延缓热氧化降解。
从应用角度看,添加纳米二氧化钛后的高温胶不仅能在275℃长期热储下保持力学性能,更可拓展至航空发动机密封、汽车排气管粘接等更苛刻的高温场景,为高端装备的可靠性提升提供材料支撑。未来,随着纳米复合技术的发展(如多维度纳米颗粒协同、表面接枝改性等),纳米 TiO₂与高温胶的性能协同将进一步深化,推动高温密封、粘接材料向更高温度、更长寿命的方向迈进,为战略领域的技术升级引入新引擎,注入新动力。
本报讯7月19~20日,第十三届(2025年)全国流态化会议暨颗粒技术会议在沈阳举行。大会以“流化科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主题,旨在推动流态化及颗粒技术领域相关理论与应用技术持续发展。
7月18日,杏湖产业园与南京谊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署项目合作协议,标志着纳米酶-益生菌联合制剂研发生产项目正式落地杏湖产业园。谊元生物创始人、欧洲科学院院士、新加坡国家科学院院士、新加坡国立大学教...
硅橡胶(高温硫化硅橡胶、室温硫化硅橡胶、液体胶等)凭借耐候性、电绝缘性、耐高低温性等优异特性,广泛应用于电子封装、航空密封、汽车制造等领域。但在250℃及以上高温环境中,硅橡胶易发生热氧化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