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点高密度地震技术助力八面河油田实现千万吨级资源增储

中化新网讯 “利用单点高密度技术提议钻探的广505斜井两年累油已突破5000吨,角20-斜8、角15-斜66和面12021斜等井相继获得高产工业油流,有力推动了八面河油田实现首次千万吨规模的资源增储。”江汉油田研究院地球物理所所长秦军在中石化股份公司项目《八面河单点高密度三维地震技术研究与应用》验收现场兴奋的介绍,团队攻关形成的宽方位资料处理和五维地震解释技术在2024年全国地球物理技术年会上分别荣膺特等奖和一等奖。

随着勘探向页岩油气、复杂碳酸盐岩等非常规领域延伸,传统地震技术难以捕捉薄、深、碎隐蔽性储层的难题日益凸显。江汉油田研究院采集处理所所长郭利荣介绍:“单点高密度地震技术通过‘高密度采样+宽频宽方位’优势,如同给地层做‘CT精扫’,能捕捉到传统技术遗漏的细节。”

技术攻关团队自2021年起锚定八面河探区,却在海量数据处理、多类型噪音干扰等难题前遭遇瓶颈。为攻克这些难题,团队围绕资料特性展开技术攻关。技术骨干郑芬表示,针对单点接收资料低信噪比问题,建立形成了多域、组合、保幅去噪技术;针对单点资料宽频特点,开发了逐级、井控提高分辨率技术。通过持续优化,最终形成“单点高密度地震资料处理”技术,有效释放了资料的高精度成像潜力。

自2022年起,研究院科研人员聚焦单点高密度宽方位地震资料,全力攻克五维地震解释技术难关。正如解释团队核心成员蔡炳坤所言:“我们的目标是深度挖掘地震资料所蕴含的丰富信息,力求让地质体从‘看得见’迈向‘描得准’的跨越。”

 目前,该团队成功构建起一套以优势方位断裂识别、宽频地震反演、宽方位各向异性地震反演为核心的五维地震解释技术体系。研究院地球物理所主任专家李铭华指着屏幕上的三维地质模型介绍道:“在优势方位断裂识别技术中引入了方位各向异性分析模块,就像给地震数据装上了‘显微镜头’,能精准识别小断层,而宽频反演技术通过融合长短波长信息,让储层物性参数的反演精度提升了30%以上。”这些技术创新不仅显著提升了低序级断层与隐蔽性储层的识别精度,更以一线科研人员的实践洞见,夯实了“老区不老”的技术根基。

该技术已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勘探模式,在八面河、总口-拖市及复兴地区落地见效。截至今年一季度,已累计发现、落实圈闭群19个,论证通过井位15口,其中4口井获工业油气流,有力支撑江汉油田提交三级储量超千万吨,为勘探增储上产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


相关推荐

中原油田油库蒸汽锅炉新能源综合利用项目投用

近日,中原油气储运中心柳屯中心处理站蒸汽锅炉新能源综合利用项目正式投用。这个集“余热+光热+储热”等多项技术于一体的创新项目,可有效替代传统天然气加热系统,提高进罐油温进行自维温,不仅规避了蒸汽管线的...

2025-05-15     河南石化新闻

数智赋能气田智变

“现在只需要轻点鼠标选定井号与时间,采气井生产时间、油压套压、日产气量等数据就能汇成动态曲线实时呈现。”5月15日,中国石油大庆油田采油二厂南充分公司技术人员孙伟皓操作着生产经营管理平台介绍道。随着“

我国首艘深水铺管起重船启航进行首次国际作业

5月8日,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油工程)发布消息,该公司旗下深水铺管起重船“海洋石油201”从广东珠海高栏国际码头启航,驶向中东区域海管作业现场。这是该船首次进入国际市场作业,对提升我国大...

2025-05-09     天津石油化工新闻

河南油田应用新技术破解注水难题

日前,从河南油田了解到,截至5月6日,该油田在新赵10井应用高压脉冲复合酸化增注技术已30多天。此井日注水量由0立方米增加到目前的71立方米,对应油井赵平3井和赵79-1井的日产油量分别增加0.2吨和...

2025-05-08     河南石化新闻

中国石油首座机械式立体超充站正式投运

近日,中国石油首座机械式立体超充站——望京南立体超级充电站正式投运。这是北京市第一座整合快充及超充功能的机械式立体超级充电站,可满足大中型新能源MPV的停放及充电需求。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来广营乡的中国....

2025-04-28     中化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