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祥海科技厂区东南角,两座泛着金属光泽的氯化反应塔静静伫立,这里是全公司公认的"硬骨头"车间--氯化车间。在这里,一群身着浅灰色工装的汉子与氯已相伴五载,用布满老茧的双手,在危险与挑战中书写着属于产业工人的荣光。
第一章 草创岁月:钢铁丛林里的拓荒者(2019-2021)
2019年3月,第一铲土破开时,没人想到这会成为传奇的起点。当时车间主任老孙带着6名工人挤在铁皮房里,墙上挂着的他们手绘的工艺流程图被寒风掀起边角。设备调试阶段,新入职的小张第一次穿戴重型防护服作业,两小时后虚脱倒地,被工友背出车间时,手里还攥着写满数据的笔记本。
“那时候的交接班记录本,比砖头还厚。”现任班长吴忠帅翻开泛黄的册页,2021年11月18日的记录格外醒目:彼时为攻克精制四氯化钛色度波动难题,工人们把行军床搬进控制室,8天吃住在车间,硬是把合格率从90%提到100%。小吴指着一张泛黄照片:雪地里,十几个“大白”围蹲着吃泡面,安全帽上结着冰碴,却笑得见牙不见眼。
第二章 坚守初心:在创新中锻造匠心(2022-2024)
氯化法钛白粉生产技术曾是我国化工领域的“卡脖子”难题。面对这一挑战,班组成立之初,以“洁白梦想”的践行者自居,扎根氯化炉旁,深耕工艺优化与技术创新。通过精细化操作和数据分析,成功将粗四氯化钛产量提升至历史峰值,并实现钛白粉单线运行周期超设计要求,达到60余天。在整个攻关的过程中,班组整体职业化水平快速提升,铸就了氯化甲班“铁军”般的战斗力。
正是这种苦中作乐的豁达,催生出惊人的创造力。2022年,车间成立"降耗攻坚组”,推动落实的氯化炉顶喷吹新鲜氯气项目,让单周期连续运行时间从一周提高到半月以上;研究改进的尾气洗涤系统,每年可减少废酸排放10800m³,节约成本57万元。更难得的是,他们把危险化作智慧结晶:每月“吐槽大会”收集操作难题,墙角的“金点子”铁盒已孵化了10余项技术革新。
第三章 薪火相传:向新纪元递交答卷(2024-至今)
走进如今的车间中控室,监控大屏上清晰的现场画面与控制电脑上稳定的工艺运行参数,呈现出一片岁月静好。00后技术员小赵正在调试智慧预警系统,而四十五岁的孙师傅仍坚持每天用铜听棒"问诊"设备。"年轻人教我用手机看三维模型我教他们听设备‘心跳声’,这叫新旧‘双重防护’。"老孙笑着展开手绘的《设备异响图谱》,泛黄的图纸上密密麻麻标注着二十年的经验。
在“降本增效”展示栏里,三组数据格外醒目:吨产品氯气消耗量较2023年下降8%,设备故障率连续24个月保持0.5%以下,员工自主改善提案参与率100%。但更动人的画面藏在日常细节里:暴雨天总会出现在楼顶防雷的小年轻,老师傅给新员工安全帽贴的"平安符",工人用废旧阀门拼成的“安全警钟”……这些带着温度的故事,让冰冷的钢铁丛林有了人情味。
尾章 看不见的勋章
暮色中的氯化车间灯火通明,更衣室里,反应塔的轮廓在晚霞中宛如沉默的巨人。五年前首批工人的合影旁,贴着最新全家福--而那个曾晕倒在防护服里的小张,如今已是车间主任;二十六年工龄的老孙,正手把手教徒弟辨识压力表数值;当年刚本科毕业的小吴,已经成了“钛产业研究院”的研究人员。
在常人避之不及的“毒圈”里,这群化工匠人用青春作盾,以匠心为矛,浇筑出中国制造的韧性。他们安全帽上的斑驳划痕,操作台上磨光的按钮,乃至更衣柜里常年备着的喉糖,都是无声的勋章。当晨光再次爬上反应塔时,新一批次的产品正沿着银色管道奔涌向前,如同他们从未停歇的脚步--既朝着现代工业的星辰大海,也通向无数家庭灯火里的细水长流。
7月25日下午,青岛市2025年“7·26工匠日”暨职工创新创造大会举行。会上公布培育2025年“青岛工匠”“青岛手造工匠”名单暨开展“振超杯”职工全员创新竞赛结果。海湾集团榜上有名,共荣获4个奖项。...
7月26日,第三个“青岛工匠日“如期而至。陈双作为青岛海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湾集团”)第一位获评“青岛工匠”的女职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工匠精神。▲陈双是青岛海湾集团有限公司第一位获评“....
7月19日,中国化学工程第十一建设有限公司中煤榆林煤炭深加工项目施工现场,该项目净化装置核心设备——千吨级塔器变换气甲醇洗涤塔,在4000吨级主吊与800吨级溜尾吊车的精妙配合下,克服恶劣天气影响,精...
近日,由江汉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提交的《致密储层微观模型孔喉图版绘制方法》《一种多信息融合的水平井最小水平主应力预测方法》获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授权。
7月24日,在上海洋山港,由中国石油华北石化公司生产的875吨超低硫重质船燃顺利加注到中远海运集运公司“COSCOPRIDE”轮,标志着中国石油华北石化公司首次成功生产并打通超低硫重质船燃产销链路。....
中化新网讯烈日灼灼,热浪翻涌,在广东的乡间小路上,总有这样一个身影:肩扛样品箱,手执产品册,汗透的工服紧贴脊背,脚步却始终铿锵向前。他是江西正邦作物保护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团队的“急先锋”——张应龙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