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将从“卷价格”向“卷价值”转变
中化新网讯 在日前召开的第十届储能西部论坛上,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所长陈海生指出,我国新型储能今年上半年装机规模创下新高,累计装机已突破100吉瓦,并有望在2030年达到291吉瓦。
“截至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到101.3吉瓦,同比增长110%,首次突破100吉瓦,累计装机规模是‘十三五’末期的32倍。”陈海生介绍说,2025年上半年,新增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23.03吉瓦/56.12吉瓦时,功率规模和能量规模均同比增长68%。技术路线方面,与“十三五”末相比,储能技术路线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单一路线向多元路线化加速发展,以锂电池为代表的新型储能实现跨越式增长。
“面向‘十五五’,新型储能将由市场驱动发展,结合其绿色价值,不断拓展新的应用场景、创新商业模式,并推动产业向高质量发展升级。”陈海生表示,据CNESA DataLink全球储能数据库预测,2030年中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保守场景下将达236.1吉瓦,理想场景下超291吉瓦,未来5年复合增长率超20%。随着沙戈荒大基地、零碳园区、虚拟电厂等新场景拓展,以及材料、结构与智能化技术协同创新,新型储能将在保障电力安全、推动 “双碳” 目标实现中发挥更核心作用。
他认为,具体而言,新型储能未来发展主要包括四大趋势:一是市场参与进度提速。储能市场化已成必然,未来面对各区域市场不同需求,将催生更多商业模式创新发展。二是逐步实现科学的规划统筹。储能将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更紧密耦合,并将在零碳园区、绿电直连等领域实现多元应用,拓展新的商业模式。三是容量机制加速建设。新型储能容量作用显现,合理评估新型储能的容量价值、折算方法,并与抽蓄、火电等调节资源协同发展将是研究重点。四是市场推动产业升级。我国新型储能商业模式已经发生转变,技术性能优、安全保障高、成本合理的储能产品将更具市场竞争力,也将推动产业向高质量发展不断升级,从“卷价格”向“卷价值”转变。
8月21日,随着白马区块焦页157-1HF井投产,江汉油田涪陵页岩气田累计投产井数突破1000口,夏季日产页岩气保持在1910万立方米以上,巩固了其作为国家川气东送管道重要气源地的战略地位。
近日,我国最大全钒液流光储一体化项目——三峡集团新疆吉木萨尔100万千瓦光伏+20万千瓦/100万千瓦时全钒液流储能一体化项目储能电站首次充电实验正式启动。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能源高质量发展成就。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能源局局长王宏志介绍,“十四五”以来,国家能源局扎实推进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