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差18%!远超标准,必须马上处理,可不能让咱们的设备带病过节。”9月29日7时50分,河南油田采油一厂江河6号注聚站配水间内,油服中心测试队仪表工叶敏说道。
在江河6号注聚站8-14井测试作业现场,叶敏通过1立方米标准罐实测发现,这口井的聚合物流量计显示异常——标准罐标定为1立方米,流量计却显示1.18立方米,误差远超国家计量质量管理规定的±10%红线,直接影响分层精准配注,若不及时修正,甚至可能打破地下千米地层的开发平衡。
叶敏丝毫不敢耽搁,一边火速向当日值班干部、技术副队长党建波汇报,一边和计量站员工准备一场针对流量计的“急诊手术”。5分钟后,火速赶到现场的党建波现场指挥,团队分工协作,大家小心翼翼地对流量计进行全面“体检”:从零部件接口的密封性,到线路连接的稳定性,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当拆解到传感器时,一股油污顺着操作员工的手指流淌下来,谜底终于揭开:原来是由于大黏度聚合物介质在传感器内壁附着堆积形成的“病灶”,导致计量数据失真。
找到“病因”后,他们立即展开“治疗”:先用专用清洁剂仔细清除油污堆积,再对零部件进行逐一保养润滑,最后按照标准流程重新组装调试。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经过1个多小时的紧张作业,9时,流量计重新进行实测,看到数据显示误差成功缩小至5%,稳稳落在标准精度范围内,现场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地下油藏看不见、摸不着,全靠地面设备的精准数据说话。”党建波拿着一本封皮已有些磨损的水井“一井一册”资料,向现场员工强调,“哪怕只是一立方米的流量偏差,都可能改变地层压力平衡,影响开发效果。”他随即打开这本被大家称为“作业导航图”的手册,现场开展小课堂:“这里详细记录着每口井的井史、注水量及操作流程,大家每次作业前都要提前‘备课’,遇到问题才能像今天这样‘对症下药’。”
叶敏也分享了此次高效处置的经验:“这多亏了队里推行的‘一线责任制’。不管是疑难井处理,还是特殊工具使用,值班干部都会第一时间到现场;高风险作业时,干部全程带班值守更是铁规矩,有他们在,我们处置问题既高效又安心。”她还补充说,每逢节假日,测试队都会对所有设备进行全面隐患排查,确保每一台计量设备都能平稳运行。
近日,由盈德气体集团有限公司为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5万标准立方米/小时空分装置成功出氧,最大工况氧气产量为6.3万标准立方米/小时。
截至目前,全球最大口径裂解气阀——天津南港乙烯60英寸超大口径裂解气大阀已运行近10个月,装置运行稳定良好、开关操作顺畅、性能指标满足目标要求,完成工业应用考核。
近日,苏州青骐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交付韩国BHICo.,Ltd.公司采购的碱性电解槽,该电解槽将用于BHICo.,Ltd.公司的“海上能源联动固定式绿氢生产技术开发”项目。
10月16日,塔里木二期乙烯项目MTBE/丁烯-1装置全流程75个试压包历经百日攻坚,全面完成试压工作,以“零泄漏”的高质量标准通过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