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园区作为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载体,正日益成为推动区域产业升级、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和引导绿色投资的重要引擎。在国家政策的激励和引导下,连日来全国各地积极响应,将零碳园区建设及“双碳”工作纳入地方发展规划,并因地制宜地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笔者以为,建设零碳园区需做好以下4个结合。
一是将碳达峰目标达成与碳中和能力形成结合。碳达峰期间,园区要优先保障能源安全,在最大限度盘活优质高载能资产的同时,化石能源增量消费以积蓄碳中和能力为目标进行布局建设。要建立以非化石能源为供应主体、化石能源为兜底保障、新型电力系统为关键支撑、绿色智慧节约为用能导向的“多能互补”的新型能源体系。
二是将能源低碳化替代与高效化利用结合。这是节能降碳和高质量发展的标志。我国节能降碳事业进入到了“能源低碳化替代与高效化利用”的新时期,能源经济活动将深深打上时代烙印。从零碳园区建设角度看,企业是零碳园区建设的主体,园区是零碳园区建设的载体。能源低碳化替代与高效化利用正是零碳园区建设的主旋律。
三是将新能源开发利用与新产业体系构建相结合。把新能源开发利用与新产业体系构建有机结合起来既是我国推进“双碳”目标进程的实践总结,也是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的战略诉求。零碳园区建设中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能源零碳化供给)是零碳园区建设目标达成的基础条件,然而从企业、项目层面看,新能源产业化与产业新能源化是需要技术进步与数智化管理赋能的。园区需要在以波动性为特征的风、光发电与企业产品受市场制约所形成的生产负荷波动性之间寻得最优解。
四是将动脉产业与静脉产业结合。园区要抓住后工业化时期生产资料、生活资料迭代升级周期背后的大规模静脉产业资源开发利用机会,夯实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产业基础。能源利用的低碳化与多能互补是零碳园区建设重要特征。园区要在波动的生产负荷、波动的风光发电之外找到稳定的低碳热源和低碳电源,可结合“垃圾分类”和“无废城市”建设,推进基于有机废弃物能源化利用的“城市油气田”建设。
(作者系国家节能中心专家库专家)
近日,工信部等5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化工园区规范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为化工园区发展划定了“规范红线”与“质量高线”。
内蒙古通辽市查明煤炭储量110亿吨、天然碱储量约20.77亿吨、石盐矿资源量15.6亿吨、年产优质玉米80亿千克以上……丰富的资源为通辽市发展化工新材料产业提供了原材料和能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