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9月27日,2025新能源产业创新合作暨第十五届新能源企业500强论坛在太原举行。会上,《2025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竞争力报告》(以下简称《500强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指出,我国企业已领跑全球新能源产业,未来仍有巨大成长空间。
我国新能源企业已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根据《500强报告》,2025年全球营收超千亿元的新能源企业共有12家,其中8家为中国企业,分别是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亨通集团有限公司、协鑫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现场专家认为,这些企业不仅在国内市场表现出色,更在全球范围内布局供应链、开拓市场,将中国技术、中国制造带向世界。
山西省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翔在此前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新能源产业在历经多年高速增长期后,正在迎来周期性转折,面临着新的风险和挑战。数据显示,2025年500强企业总营收为9.55万亿元,比上年度增加0.01万亿元,增长0.10%,增幅同比减少10.06%;企业平均规模为190.94亿元,较上年小幅增长0.07%,增幅同比减少10.05%,连续两年大幅下降。
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魏秋利指出,虽然行业整体增速放缓,但随着国内装机规模的扩大和后端应用市场的持续拓展,中国新能源产业仍将持续增长。据多家行业机构预测,到2060年,我国所需“风光”装机将达到50亿千瓦以上,新能源装机规模仍有巨大成长空间,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稳固。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科技创新是跨越这一周期的关键支撑。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表示,要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能源低碳转型,把能源技术及其关联产业培育成带动我国产业升级的新增长点。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则建议,通过加强“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打通创新链与产业链。他认为,应积极探索“新能源+创新融合”的发展模式,如新能源与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跨界融合,在创新生态体系的同时,创造新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
“随着‘风光’等清洁能源装机量不断增长,消纳逐渐成为制约新能源发展的主要矛盾。”英利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尹绪龙表示,“从‘136号文’到后续出台的零碳园区、绿电直连等政策,新能源已由过去的政策规模驱动变为终端应用驱动。”
10月16日,江汉油田研究院采集处理所办公室内,研发工程师操作着相关处理系统,片刻后,处理后的地震资料清晰呈现——原本被相干噪声干扰的地层信息,变得清晰可辨,地下地层的“CT”片呈现出更高的清晰度,为...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联合中科富海研制的5吨/天液氢制取装备的核心设备——双压循环氢气膨胀制冷氢液化系统,在阜阳中科富海液氢工厂实现示范应用,连续安全稳定运行超过168小时。
10月16日,第五届储能安全研讨会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际锂离子电池储能安全评价关键技术合作研发”研讨会在天津举行,会上《集装箱锂电池储能系统自律实践指南》正式发布。
9月24日,“2025光伏行业技术创新大会暨技术百人会”(以下简称“技术百人会”)在四川宜宾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