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港“公共管廊一件事”省出30工作日

针对化工园区公共管廊审批环节多、部门协调难等问题,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启动“公共管廊一件事”改革,将市政设施类审批、洪水影响评价类审批等5项关联事项整合为“公共管廊一件事”,并在此基础上打造“审批+规划+运营”全周期管理模式。如今,企业平均跑动次数从5次压减至1次,将原来“串联办理”的5个事项转为并联同步审核模式,审批时限从原来的46个工作日压缩至16个工作日。

据了解,开发区内化工企业多,港口忙,物资从港口到企业,需要卸、装、卸;产品从企业到港口,需要装、卸、装。如何才能实现开发区企业和港口的“直接”联结?开发区启动“公共管廊一件事”改革,将市政设施类审批、洪水影响评价类审批等5项关联事项整合为“公共管廊一件事”。

“之前申报管廊项目,光是弄清楚各部门的审批要求就花了一周时间。”东营市港城管网有限公司综合办公室主任孙诚对先前的经历记忆犹新。“营业执照、土地证明这些基础材料要重复提交,要是图纸格式不符合要求,还要多跑几趟相关部门。”

“我们的思路很明确:做减法,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做加法,加协同、加服务、加效能。”开发区企业服务中心办公室负责人孙月月说。

“减法”如何落地?为此,开发区组建专项工作组,梳理5项审批事项的25项申报要素,整合形成“一张申请表”,通过数据共享自动调取企业营业执照、土地证明等基础信息,减少重复填报。

开发区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立“公共管廊审批一件事”综合受理窗口,并组建“项目管家”团队,提供全流程帮办服务,推行“一窗受理+双线联动”服务模式。线上,则依托山东省政务服务网,企业可通过“线上上传材料+线下窗口核验”“全流程线上提交”两种模式办理,实现“线下一窗、线上一网”全域覆盖。

“审批速度快了,更要确保管廊建得规范、用得安全。”开发区审批服务局局长王学斌说。开发区编制《公共管廊总体规划》,明确管廊走向、荷载标准、预留空间等核心要素,建立“审批—建设—运营”衔接机制,形成“审批有标准、建设有监管、运营有规范”的闭环。

管廊建成后,东营港智慧园区通过“智慧大脑”实现全天候安全守护。在园区指挥中心,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管廊运行数据,一旦出现异常,系统立即触发报警,工作人员可迅速响应、到场处置。

开发区引入分布式光纤振动侦测、温度感知和5G传输等新技术,构建“管廊智慧监测系统”,在管廊沿线安装温度、压力、气体泄漏传感器及视频监控设备,实时采集数据并接入智慧园区平台,监测效率提升2.6倍。

对园区企业而言,管廊不仅是运输通道,更是串联产业链的“黄金纽带”。立足化工园区特色,开发区将“公共管廊一件事”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在管廊规划中优先保障上下游企业物料运输需求,通过管廊实现原料“隔墙供应”,减少危化品公路运输,降低物流成本。

同时,开发区对纳入“公共管廊一件事”的项目,同步对接金融、人才等增值服务,协调相关团队提供后期管廊巡检、维护等专业服务,实现“建设—运营”无缝衔接。

相关推荐

平顶山高新区:积极构建质量认证体系

“申报ISO9000认证时,平顶山高新区在质量管理认证上全程帮扶,从体系搭建到材料审核都给予指导,让我们少走不少弯路。如今,我们搭建了‘研发—生产—售后’全流程质量管理框架,产品一次合格率从95%跃升...

2025-09-08     中国化工报

川南新材料化工园区:多举措破解要素瓶颈

​随着“三年满园”行动的深入推进,以氟硅化工新材料为主线、新能源材料和精细化工为两翼的特色园区——川南新材料化工园区以创新举措破解要素瓶颈,产业集聚效应逐步凸显。目前,园区围绕中国中化、江苏国泰等“链...

2025-09-08     中国化工报

青岛高新区完成首例跨省协作评标

近日,青岛高新区田海路(区界至丰和路)道路及综合配套工程招标工作顺利收官,标志着青岛高新区首例突破行政区域限制、实现山东省内外三地联动的“1+N+N”重点基础设施项目远程异地评标工作完成。

2025-09-08     中国化工报

宜春丰城高新区开展安全生产检查

为提升化工集中区安全风险防控能力,9月2日,江西省宜春丰城高新区联合丰城市应急管理局等多个部门,共同开展安全生产联合执法检查。

2025-09-08     中国化工报

项目为基 创新为魂 协同为翼 ——古雷开发区激活经济发展新动能

8月的古雷半岛,涌动着产业发展的蓬勃活力:巍然耸立的钢铁巨塔间焊花飞溅,运输车辆往来穿梭,装置运转声轰鸣不息,园区“钢筋铁骨”间尽是忙碌景象。

2025-09-01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