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中韩石化动力部热电装置直流屏突发告警,智能监测系统立即触发三级预警。中韩石化设备运维技术中心(以下简称技术中心)迅速联动,30分钟内精准锁定直流系统绝缘波动问题,并快速消缺,成功避免锅炉停炉风险,保障公司发电稳定。
今年以来,技术中心以设备完整性平台为抓手,通过管理创新和技术赋能双轮驱动,在隐患治理、体系优化和效能提升等方面取得有效进展。技术中心构建的智能化运维体系不仅成功预防多起重大安全隐患,更推动公司设备管理迈入“数智化”新阶段。据悉,一季度设备停机检修比去年同期减少了270台次,检修率同比下降24%。
打破壁垒 构建“铁三角”支撑
中韩石化设备完整性管理体系经过多年探索,已进入改革深水区,存在数据孤岛、专业壁垒和响应滞后等管理痛点。去年4季度数据显示,设备缺陷平均响应时间高达7.6小时,跨专业协作效率低下成为制约运维效能的瓶颈。技术中心经理吴乔莉提出:“我们要跳出体系看体系,跳出管理看管理。”
为此,该中心创新提出“三位一体”的运维体系,实现了管理维度的三重突破:技术层面,打破12个独立系统的数据壁垒,构建起覆盖公司关键设备的智能监测“中枢神经”;组织层面,重组动、静、电专业团队为柔性作战单元,建立“分钟级”响应的技术会商机制;机制层面,创新设计包含8个维度的绩效考核矩阵,将抽象的“管理要求”转化为可量化的“数字标尺”。这种技术、组织、机制的系统性创新,形成了相互支撑的管理“铁三角”。
今年一季度,公司设备缺陷平均响应时长缩短至4.6小时,同比降低40%;缺陷数量减少873项,降幅达21%;设备故障强度扣分同比下降35%。
实时监控 护航生产稳定
4月2日,运维指挥中心大屏突然报警:炼油四部焦化装置A塔除焦水泵电流异常波动。值班工程师立即启动应急程序,组织专业团队现场会诊。
“这是典型的‘疑难杂症’,需要多专业协同攻关。”动设备专家说。经过72小时连续奋战,团队最终锁定问题根源——密封部件微泄漏导致负载异常。他们通过更换改进型配件,不仅解决了超电流问题,更实现了每小时节电120度。
中韩石化设备运维指挥中心成立以来,通过搭建实时监控平台,接入动静电仪29512多个监测点,实现了设备状态可视化管理。新的管理模式下,设备运行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设备缺陷得到及时处理,检修数量进一步降低,人力成本、配件消耗均有所减少。截至目前,该中心成功处置类似复杂问题23起,有效保障了生产装置长周期运行。
智能巡检 从“人巡”到“智巡”
3月下旬,技术中心仪控工程师胡愿红在炼油四部硫黄装置开展专项巡检时,发现关键调节阀HV10201的冗余电磁阀处于异常状态。凭借智能终端实时回传的数据,他迅速判断仪表风进电磁阀安装位置错误,这一隐患若末及时处置,可能导致联锁切断功能失效,进而引发硫化氢泄漏。
“当时发现电磁阀风压指示为红色报警状态,我们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胡愿红说,得益于定时性事务平台的高效运转,从发现问题到完成处置仅用时3小时,成功避免了一起设备隐患事故。
这次高效处置得益于中韩石化自主开发的智能运维体系。技术中心开发的移动端APP构建了“数字闭环”管理链:智能终端自动推送巡检任务,现场数据实时回传云端,异常情况触发应急预案,处置结果自动归档分析。这套系统将传统纸质巡检升级为数字驱动的智能运维,使隐患处置时间从过去的平均8小时压缩至3小时,隐患处置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60%以上。
据统计,今年一季度该公司设备定时性工作执行率达到98.7%,较去年同比增长12%。
“我们的目标不仅是解决问题,更要建立预防问题的长效机制。”吴乔莉表示,随着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中韩石化设备管理水平将迈上新台阶,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4月22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发布关于开展2025年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的通知。通知确定,今年6月为第24个全国“安全生产月”,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查找身边安全隐患”,6月...
4月17日,河南省洛阳市召开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行动部署会,并印发2025年度工作方案。此次行动将运用5种方式,重点排查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城镇燃气、特种设备、特殊作业等17个重点领域。
近日,记者从开滦股份唐山中润煤化工有限公司了解到,该公司从内部选拔36名技术骨干组建讲师团,构建“安全意识提升—专业技能培养—自觉规范执行”三位一体的安全素质提升体系,强化安全培训效果,促进安全生产。
中化新网讯4月16日晚,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应急救援中心开展了一场紧张有序的夜间有限空间应急演练,以实战化训练锻造应急救援尖兵,全面检验队伍的应急响应速度、专业救援技能以及团队协作能力。演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