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过“紧日子” 处处有“金点子”
“主产品消耗回归历史最优,每日可减亏2.35万元;办公用电月降3万千瓦时,生活用水月省600立方米。”近日,在潞安化工丰喜平陆分公司(以下简称丰喜平陆分公司)现金流保卫战阶段性总结会上,一组“生产降本+后勤节流”的实效数据,勾勒出该公司突围攻坚的清晰路径。
面对市场挑战,丰喜平陆分公司以“生产为核、设备为基、后勤补位”的全链条思路,既抓关键环节破局,也重细微之处挖潜,更谋长远发展布局,让现金流保卫战既有“力度”,也见“温度”。
生产攻坚:数据对标啃下“硬骨头”
走进生产现场,造气炉旁的操作工正手持记录册,对照历史最优指标调整炉条机转速——这本册子上,灰渣含碳量、上下行二氧化碳浓度等关键数据的检测结果一目了然,是工艺调整的“指挥棒”。
“以前凭经验调炉况,现在每周两次取样测灰渣含碳量,超10%就立刻找原因,单炉白煤消耗每天能省2吨。”车间技术员马智慧说,针对合成氨白煤、电耗超历史最优的差距,该公司从原料到工艺双向发力:供应端保障寺家庄优质煤占比超80%,为造气稳定打基础;工艺端通过定期分析炉渣成分、精准调控蒸汽用量,推动电耗逐步降至1420千瓦时。
三胺车间的“液尿互送”创新同样亮眼。检修时,车间通过专用管线互送液尿,尿素消耗从3.01吨压减至2.98吨的历史最优;托品车间严把原料入口关,甲醛醇含量严控在1%以下,系统连运周期延长至70天以上,醇耗、电耗持续下降。“现在每个班组都有‘消耗台账’,超一点就分析原因,降本已经成了全员的行动自觉。”生产调度中心主任段宏伟说。
设备挖潜:修旧利废激活“新效益”
在设备维修车间内,师傅们正拿着扳手调试修复好的阀门,旁边的“修旧利废登记本”上,详细记录着每一件旧件的修复情况:“3月15日,修复碳化循环水阀门3个,节省采购费1200元;3月20日,维修换热器密封件2套,减少外委费2000元。”丰喜平陆分公司将“能修不换、能省不花”刻进设备管理基因,建立“旧件回收—检测—修复—再利用”闭环,针对生产中易损耗的阀门、密封件、泵体配件等,优先开展自主维修,仅今年一季度就通过修旧利废节省外委费用12万元。
同时,设备科推行“预防性维修”模式,技术人员定期对循环水泵、换热器等关键设备排查隐患,提前更换老化部件,将突发故障导致的停机损失降至最低。“以前是‘坏了再修’,现在是‘防患于未然’,设备运转率从90%提升至95%,既稳生产,也省成本。”机电管理部负责人张平博坦言。
后勤补位:细微节流汇聚“大能量”
“办公室空调温度不低于26℃,人走必须断电源”“打印纸优先用背面,废纸张统一回收”在丰喜平陆分公司办公楼走廊,醒目的节能提示牌随处可见。
后勤部门以“小细节”撬动“大节省”:严格落实“人走电断”,办公生活用电从月均8万千瓦时降至5万千瓦时;将公寓楼厕所冲水改为感应模式,办公楼冲厕水量调至最低,生活用水从月均1500立方米减至900立方米;废纸张裁成草稿本、旧拖把修复后再使用,连会议室的一次性水杯都换成了可重复使用的陶瓷杯。
“以前觉得‘一度电、一张纸’不算啥,现在算明白,全公司每月省3万千瓦时电,就够车间多买10吨生产用煤。”办公室副主任李瑞雪算了一笔“细账”。这些藏在“关灯、节水、省纸”里的小行动,正汇聚成全员参与的节流合力。
“现金流保卫战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远之策’。”丰喜平陆分公司党总支书记、经理王敏表示,下一步公司将持续深化全链条管控:在生产端,推动两套三胺装置连运周期从目前的45天延长至60天以上,进一步释放产能;在设备端,引入智能监测系统,实现能耗实时预警、精准调控;在后勤端,探索“智慧节能”模式,进一步压缩非生产性开支。此外,公司还将加大技术改造投入,推动产品优级品率再提升5个百分点,以“节流+提质”双轮驱动,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9月7日,宁德时代在德国慕尼黑举办新品发布会,全球首次推出电池领域最高安全等级的NP3.0(NoPropogation3.0)技术平台,并正式发布首款搭载该技术的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产品——神行P.....
本报讯9月3~5日,2025年全国石油石化行业碳排放监测员职业技能竞赛在吉林油田举行。来自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的21支代表队97名选手齐聚一堂,展开激烈的角逐。在这场代表石油石化行业碳排放监测高水平的赛...
9月2日,在上合组织元首理事会天津会议期间,在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总统与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莫鼎革的共同见证下,中国化学旗下子公司中国化学工程第七建设有限公司与SOCAR签署了乙烯综合体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