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在日前举行的中部(郑州)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化工新材料专委会秘书长卜新平表示,我国化工新材料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结构性缺陷问题凸显,但高端不足的局面只是暂时的,到2030年自给率有望达90%。他建议行业企业围绕汽车、电子信息等领域重点需求,优先补短板、锻长板,同时防风险、强自律。
“当前,我国化工新材料产业体系不断健全,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多个领域有新突破,相关企业持续发力,一批专业化工新材料园区迅速成长,外资企业也持续加大在我国化工新材料市场布局。在产业政策的引导下,(特种)工程塑料、高端聚烯烃树脂、高性能纤维等化工新材料投资热情高。”卜新平表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行业也存在结构性矛盾突出,高端供应不足;关键原辅料及特种装备存在瓶颈,产业链一体化程度有待提高;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市场主体小而分散,市场门槛较高,新市场拓展困难;部分产品存在投资过热等问题。”
虽然目前“结构性短缺”已成市场供需主要矛盾,部分高技术含量的高性能石化产品国内供应明显偏低,但未来我国化工新材料自给率将逐步上升。卜新平表示,根据预测,到2030年总体自给率将达到90%。其中,高端聚烯烃塑料自给率83%,工程塑料自给率89%,特种橡胶及弹性体自给率90%,高性能纤维自给率85%,功能性膜材料自给率88%,电子化学品自给率85%。此外,聚氨酯材料、氟硅材料更将实现净出口。
卜新平强调:“当前,我国化工新材料发展目标在于:实现重点突破一批关键化工新材料,优化提升一批化工新材料,突破关键配套原料的供应瓶颈。”为实现这一目标,他提出,行业企业应紧密围绕汽车、电子信息、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节能环保、新能源、医疗健康以及国防军工等重点领域对高端化工新材料的需求,优先选择进口量大、产业基础较好、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广阔的产品作为补短板专项工程的实施重点,并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相关工作。在此过程中,行业企业要重点关注技术进步带来的产业变革以及政策引导所带来的投资机会,强化在产业链中的优势,延伸产业链条。同时,聚焦自身市场优势,进一步做优、做强、做精,鼓励企业开展兼并重组,以提升行业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此外,在具体实施方面,要“锻长板”,又要“补短板”,即巩固和强化已有优势,并加强技术创新与研发,满足下游产业升级所衍生出的新需求;还要塑造新优势,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方向和业务领域,强化上下游产业链的合作,培育新的增长点。此外,企业还需注重“练内功、防风险”,有效管控成本,合理利用研发资金,大力提高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行业自律,维护市场公平秩序,以保障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力。
我国每年塑料废弃量超7000万吨,并以13%的年增长率持续攀升,但材料化利用率仅约30%,大量塑料废弃物只能焚烧或填埋,造成了环境污染;与此同时,我国超过50亿吨的生物质资源(包括生活垃圾、农林废弃...
“化工新材料仍是我国化学工业的最大短板,有的已成为制约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瓶颈。”在日前举行的中部(郑州)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化工新材料专委会秘书长卜新平针对高端聚烯烃、工程塑料、有机氟硅材...
今年以来,攀钢集团重庆钛业有限公司(简称重庆钛业)立足内部挖潜,持续开展二氧化钛收率提升工作,4月份该指标较上年度提升0.12个百分点,创月度历史新高。
随着我国科研界打破技术封锁,钽铌酸钾合成晶体及下游器件迎来广阔的市场需求。这是记者从6月28日召开的创新驱动赋能济南天桥区高质量发展大会暨前沿学术交流、科技成果推介会上了解到的信息。
近日,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庄磊、研究员褚衍辉团队成功研发出一种可耐受3600℃极端高温氧化的新型高熵碳化物材料,相关成果发表于《先进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