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能消白”成果获评云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中化新网讯 云南省人民政府近日重磅发布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2024年度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其中昆明理工大学牵头,山东保蓝环保有限公司、河北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云南宣威磷电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科研团队联合完成的“黄磷尾气热能高效利用及其烟气治理关键技术应用”成果在众多评选项目中实力出圈,一举斩获了2024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产业困局:黄磷尾气处理成发展掣肘

昆明理工大学教授梅毅在《生态产业科学与磷氟工程》2024年第11期发文解读GB 21345—2024《黄磷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国家标准指出,修订后的标准大幅降低了单位产品能耗,其核心必须杜绝黄磷“点天灯”现象,但黄磷生产企业存在先进与落后生产能力并存、旧小企业技术装备落后、能耗参差不齐等问题,多数企业黄磷尾气未得到实质性利用,造成能量浪费。据了解,2021年4月,黄磷企业被列为第一批“高能耗、高排放”节能减排项目。

QQ20250707-091412.png

黄磷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基础产业之一,尾气处理问题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隐患,给生态和产业带来挑战。长期以来,尾气多直接排放,含大量酸性物质。技术上,尾气杂质多、成分复杂、腐蚀性强、黏性强,易腐蚀设备、堵塞管道,超级净排放难题阻碍了行业绿色转型。

技术突破:磁能实现高效净化消白革新

项目成果研发人之一,保蓝环保公司技术总监高合明介绍,磁能净化消白技术的诞生,为解决黄磷尾气处理难题带来了新方向。该技术基于磁能发生器能够产生稳定且可控的磁场能量这一核心原理,使得烟气污染物中的磁性或非磁性物质在外磁场的作用下,受到不同程度的磁化。这种磁化作用就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能够实现烟气中污染物的高效分离。

高合明表示,昆明理工大学与保蓝环保公司研发的烟气进入磁能消白装备时,磁能迅速作用于混合污染物质,使其磁化。这一过程中,水雾的扩散系数、表面扩张力、粘度等物理性质得到显著增大增强。混合污染物随着烟气在磁场中不断涌动、碰撞、抱团、凝结,最终形成“磁团聚”。这些“磁团聚”依附在磁能管内壁,逐渐形成一层层液膜。液膜中包含了各种混合污染物质,通过排水口被有序排出,从而使烟气得到深度净化。

在黄磷的生产过程中,磷矿石、焦炭、硅石等原料在破碎、混合、熔融以及输送等环节,会因物理和化学作用与设备中的合金成分发生接触和反应。这使得一些合金类磁性物质进入生产流程,并最终存在于烟气中。磁能消白技术能够高效处理这些磁性物质,进而提高烟气净化效果。

创新优势:磁能净化消白技术引领行业新方向

高合明总结磁能净化消白技术核心优势:与传统烟气处理方法相比,磁能消白工艺技术具有显著的创新优势。一方面是它无需添加化学试剂,从根本上避免了二次污染的产生。在环保要求日益严格的今天,这一优势使得磁能消白技术更加符合绿色发展理念。另一方面是该技术具有高效、环保且可持续的特点。它能够针对烟气中的综合污染物进行深度处理,将净化效率提高到在线监测数据近零排放并兼顾消除异味及视觉污染的目标,为解决黄磷尾气处理难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此外,磁能净化消白技术装备具有操作简便、成本较低的优点。在实际应用中,该工艺技术具有较高的精准控制性,能够根据烟气量的大小,转换设备运行功率,实现降本增效。

实践成效:技术落地解决产业实际难题

据了解,项目磁能净化消白技术参与的主要人员是昆明理工大学梅毅、聂云祥;山东保蓝环保有限公司杨全宏、高合明、师圆生等人。

高合明介绍说,保蓝环保公司深耕工业尾气治理技术11年,拥有丰富磷化工行业尾气处理实践经验,昆明理工大学科研团队在磷化工行业领域研究40余年,科企深度合作围绕基础磷化工的流程再造、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等关键问题,展开了深入实践。从实验室理论模型到企业实际生产中进行验证和推广。通过团队多年的不懈努力,形成了可落地的黄磷尾气热能高效利用及其烟气治理关键技术应用。

该技术以黄磷尾气资源化利用为目标,将黄磷尾气代替煤作为锅炉燃料,采用新一代的黄磷尾气燃烧利用锅炉。这一创新应用成功解决了黄磷尾气燃烧锅炉严重堵塞及腐蚀的技术问题,减少了尾气直接放空燃烧排放对周边空气环境的酸污染。同时,降低了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为黄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关推荐

中国石油首款直连型套管下井试验成功

6月30日,中国石油集团宝石管业有限公司自主研发设计的BJC-FJ直连型特殊螺纹套管在新疆油田首口“套中固套”试验井成功下井应用,标志着中国石油完全掌握了高端直连型特殊螺纹套管制造及应用技术,为非常规...

2025-07-07     陕西石化新闻

“无处不化学”科普活动走进南宁

  6月26日,中国化学会第一季“无处不化学”主题科普活动走进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2025-07-07     中国化工报

沈化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启动

  6月28日,由沈阳化工大学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性能制造技术与重大装备”专项“高孔隙率氧化镁陶瓷隔热构件烧制成形技术与装备”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该校举行。

2025-07-07     中国化工报

宏旭化学两技术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近日,山东宏旭化学股份有限公司自主完成的两项技术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25-07-07     中国化工报

“喇叭口”巧治冷箱漏点

  “报告!三级冷箱底部发生细微渗漏!”近日,延长石油炼化公司所属延安炼油厂油气储运车间职工在日常巡检中发现航煤油气回收装置三级冷箱存在安全隐患,立即上报异常。面对-50℃低温环境下的细微漏点,延炼秉...

2025-07-07     中国化工报

北京征集新能源供热新技术

  7月1日,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通知,公开征集一批新能源供热领域具有创新性和先进性的技术,形成《北京市新能源供热新技术目录(2025年版)》,为新能源供热行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推动供热系统向绿...

2025-07-07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