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氧的稳定同位素之一——氧-18是肿瘤早期诊断的关键原料,每克价格曾高达2000元,长期依赖进口。而这一局面如今被彻底扭转——近日,上海华谊集团旗下的上海化工研究院实现了氧-18的规模化生产,推动其市场价格降至每克500元以下,为PET诊断测试中的关键试剂提供国产化支持。
这一突破的背后,是超过20年的技术攻坚。2002年,面对全球核医学对氧-18的巨大需求,上海化工研究院启动了氧-18同位素分离技术攻关。在自然界中,氧-18极其稀少,每1000个水分子中仅约有2个氧-18,提取它需要通过精密分离装置严格控温控压,进行近千次的分离富集。
“1吨天然水中最终只能得到1克左右的氧-18水。”该项目负责人肖斌表示,“此前,全球只有美国、俄罗斯等少数国家能规模化生产氧-18水,我国完全依赖高价进口。我们研发并建立了中国首套符合世界先进标准的氧-18精密分离装置。”
为实现产业化落地,上海化工研究院在苏州太仓生物港找到了产业化的伙伴——苏州联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现了年产200千克高丰度氧-18规模化生产,打破了国外垄断。
值得一提的是,该技术在生产氧-18的同时,还能联产得到另一种产品——低氘水。低氘水项目负责人秦川江介绍称:“简单来说就是把水汽化后分成轻重两部分,下面重的是氧-18,上面轻的就是低氘水。这种联产模式有效降低了成本,让产品在价格上更具市场竞争力。有研究表明低氘水能对人体健康产生积极影响。”秦川江透露,低氘水二期生产线已投产,现正申请三期建设。
然而,稳定生产仍面临挑战。原料投入后需6至8个月才能出产品,一旦生产中断则意味着数月产品损失。“我们当时辗转了上海、江苏多个园区,最终在太仓找到了理想地点。”肖斌表示,他们正努力将产业项目更深地扎根于当地,不仅能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也能获得地方政府更持续的支持,形成良性循环。
苏州联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从每克千元到百元,氧-18的国产化之路,印证了“研发在上海,制造在周边”的协同效能。
“未来,我们将通过建设同位素技术创新中心,联动南京、苏州、常州等城市打造产业集群,共同突破‘卡脖子’瓶颈,构建自主可控的同位素技术体系与产业生态。”上海化工研究院总经理助理雷雯表示。
10月24日,第十六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学生组决赛在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圆满闭幕,来自全国15个省区市的36支代表队参赛。竞赛围绕化工总控工、化学检验员两大核心赛项,设置理论考核、仿真操作...
中化新网讯近日,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四部门联合公布第二十五届江西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评选结果,中国石化九江石化分公司7项管理创新成果从120个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分别获得1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
在广袤的田野上,玉米秸、麦秸等农业废弃物往往面临焚烧或废弃的困境;而在遥远的国际航线上,巨型货轮正因高昂的“碳税”而寻求绿色的燃料替代。这两幅看似毫无关联的图景,正被一项来自中国的创新技术紧密相连...
10月15日,在河南心连心集团新乡县农业示范园区举行的“基于氮高效氮长效的农业面源污染源头减控机理与技术”课题玉米测产会上,专家组对该课题推进成效给予高度评价:经过严谨测量,施用心连心创新产品的玉...
“从这20天的运行数据来看,重整装置氧含量在0.63%至0.65%之间稳定运行,与工艺工况相符,表明这次在线氧表改造成功了!”10月9日,广东石化炼油四部工艺副经理宁晓威在中心控制室高兴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