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焦化绿色转型取来“三本经” ——焦化行业代表团赴德交流考察侧记

前不久,一场横跨欧亚的焦化行业“取经之旅”引人注目——中国炼焦行业协会率代表团前往德国,参加了德国焦化工程师协会(VDKF)举办的“德国2025焦化技术国际大会”,并实地考察了蒂森克虏伯施韦尔根焦化厂、西马克集团(SMS)总部及德国伍德公司(Uhde)。对标国际一流企业,我国焦化行业有哪些“经”要取?又该如何以他山之石助力绿色转型?

中国炼焦行业协会会长石岩峰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焦化行业的绿色发展需要在工艺设计环节拥抱全生命周期理念,突破高端技术的同时实现精准管控,并积极在国际合作领域共建知识与技术桥梁。

“第一本经”——拥抱全生命周期设计理念

德国作为现代工业焦化的发源地,其设计理念深刻影响着全球焦化行业。尽管中国焦炉在大型化方面已居世界前列,但焦炉的设计和运行理念与德国相比仍有差异。石岩峰强调,从原理认知到设计认知,是中国焦化行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

代表团来到德国施韦尔根焦化厂车间,一台连续运行8年无需人工维护的焦化设备令他们惊叹不已。“它从不需要擦拭保养,使用寿命到期直接更换。”施韦尔根焦化厂负责人说。

据悉,德国焦炉均为非标设计,即针对焦化目标产能、环保要求、炼焦煤参数、加热用煤气和公辅情况、建设用地等条件,为焦化厂定制设计焦炉参数,其核心目标之一是追求50年以上的使用寿命和极致稳定性。这体现的是德国焦化企业将设备全生命周期成本纳入初始投资核算的核心理念。 石岩峰说:“同样的焦化设备,德国按50年使用寿命设计,我们往往按25年设计。表面看他们单次投资高,但算上我们设备的更换、管理、维修以及人力维护成本,总成本反而更高。这要求我们不仅要更新设备,更要更新理念。”石岩峰谈道,“德国企业在设计源头保障本质安全、本质环保、本质节能,这启示我们要将环保、安全、节能作为内在基因根植于系统源头设计的初始阶段。”

相较于德国焦化行业的全生命周期设计理念,目前国内企业多追求“全产业链覆盖”。对此,石岩峰认为应“合作共赢、各精其业”。他以芯片行业举例说:“台积电专攻制造,阿斯麦专注于光刻机,甚至光源也有独立供应商,而英特尔大包大揽反而落后。焦化行业同理,煤炭企业应钻研配煤技术,钢厂该专注高炉优化,强行打通产业链只会分散精力,降低整体效率。参与产业链的企业越来越多,每个企业都聚焦各自核心工艺,这才是提升产业链韧性的关键。”

同时,他认为焦化设备也不应一味追求大型化,而应设计以最优成本、最低环保负荷、最低能耗来生产最优产品的“适度大型化”设备。

“第二本经”——通过数字升级实现精准管控

在参会期间,代表团发现,德国企业、大学、研究机构间紧密合作,形成了良好的产学研用生态,奠定了技术创新的基石。“国内科研和生产两大环节存在脱节,需在开发高端技术的同时,夯实基础工艺,利用现代化技术持续优化参数,实现精准管控。”石岩峰坦言。

石岩峰强调,企业盈利的关键在于通过精细化的工艺和生产管控,降低生产成本,并将安全、环保、节能等一系列措施落实到工艺和生产管理中,实现本质安全、本质环保、本质节能。而要在合规前提下降低生产成本,从备煤、炼焦、煤气净化、安全环保等方面严格控制工艺参数是关键。例如,严格控制入炉煤水分的长周期稳定,在减低能源消耗的同时,还可以提高焦炭质量,提高全焦价格,并延长焦炉寿命。

要实现精准管控,数字化转型是必经之路。在考察过程中,代表团发现欧洲焦化企业自动化装备水平领先于绝大部分国内企业,炼焦煤检测也规范严格,其所有采购煤制必须经过一系列检测数据的确认,对炼焦煤膨胀压力和收缩都有专门的小焦炉试验装置,并且调研的三家焦化企业所有有组织污染源均通过在线监测与政府部门联网,一旦超标就要被处罚。

相比之下,国内焦化行业自动化则普遍面临困境。石岩峰指出,这是由于国内焦化企业90%的DCS系统数据未被分析,50%的数据存疑。深层原因是人才断层,国内相关开发人员多为自动化或计算机背景出身,而德国工业软件开发者是具备行业专业知识背景的复合人才。他认为,只有真正懂焦化行业,开发的软件才能更好地有效服务行业。

但他同时也表示:“德国在绿色工艺设计上有所领先,但中国在末端节能和环保治理技术上,如循环氨水余热利用、上升管余热利用等方面已实现超越。未来是互相借鉴理念、互通有无的时代,我们在大型焦炉运行管理方面有优势,但也需在底层数据运维、物性参数积累等数字化基础方面向德国学习。”据他介绍,中国炼焦行业协会将继续推动工业数字化,完善氨法PDS离线专家系统,初步测算该系统可为200万吨焦化产能年降本约300万元,最大程度减少脱硫废液的产生;协会还将在未来开发洗脱苯、煤气净化等离线专家系统。
    “第三本经”——搭建国际知识与技术合作桥梁

石岩峰表示,我国焦化技术已在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输出。虽然欧洲市场因产业萎缩及碳排放压力导致需求有限,但技术交流与互鉴的大门始终敞开。未来5—10年焦化产能会缩减,只有更环保、更绿色、更节能的企业才有生存的希望,才能做到生存和发展。

本次考察为国际合作开辟了新路径,促成吉林省宝利科贸有限公司与Dragon Coal&Coke Consulting签订合作协议,合作重点是借鉴德国经验,完善中国大型焦炉的运维和管理及中国炼焦煤评价方法,并由公司负责人Peter Liszio协助搜寻德国技术相关资料,支持国内改造。

考察期间,代表团与西马克集团深入探讨了焦炉设计、焦炉设备及可捣性试验平台等潜在的合作机会。西马克集团冶金卓越中心执行副总裁Paul Tockert表示,期待与中国焦化企业深化技术交流,以其全球领先技术为更多中国客户创造长期价值。

据介绍,中国炼焦行业协会还正着力推进中英德三语焦化标准术语的定义与出版工作,为深化国际合作扫除语言障碍。协会也将在未来推动国内小焦炉试验装置优化,以适应中国焦炉大型化和长寿化的需求,并计划引进欧洲可移动炉墙小焦炉的成熟工艺。

代表团成员表示,此次德国考察之旅不仅是一次技术的观摩,更是一场理念的洗礼,面对未来,要将此次考察所得内化为行动,推动中国焦化行业在绿色工业革命中赢得主动,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

相关推荐

地层“CT”做“精修”让油气勘探“眼睛”更亮

10月16日,江汉油田研究院采集处理所办公室内,研发工程师操作着相关处理系统,片刻后,处理后的地震资料清晰呈现——原本被相干噪声干扰的地层信息,变得清晰可辨,地下地层的“CT”片呈现出更高的清晰度,为...

2025-10-23     湖北石油和化工新闻

阜阳中科富海液氢制取项目获突破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联合中科富海研制的5吨/天液氢制取装备的核心设备——双压循环氢气膨胀制冷氢液化系统,在阜阳中科富海液氢工厂实现示范应用,连续安全稳定运行超过168小时。

2025-10-21     中国化工报

集装箱锂电池自律实践指南发布

  10月16日,第五届储能安全研讨会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际锂离子电池储能安全评价关键技术合作研发”研讨会在天津举行,会上《集装箱锂电池储能系统自律实践指南》正式发布。

2025-10-21     中国化工报

苹果供应商在华启动10亿元新能源基金

  10月14日,苹果宣布,其在中国超过90%的生产制造现已采用可再生能源。

2025-10-21     中国化工报

胜利油田新型堵调体系完成流程优化

  近日,胜利油田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研发的“多位点羟胺可控堵调体系”完成产品中试加工流程优化,产能达到10吨/天。

2025-10-21     中国化工报

2025光伏行业技术创新大会暨技术百人会:光伏产业长远需求依然强劲

  9月24日,“2025光伏行业技术创新大会暨技术百人会”(以下简称“技术百人会”)在四川宜宾召开。

2025-10-21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