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和欧盟法规带来利好 也需警惕不利法案变化
近日,在山东青岛举办的第二十届中国橡胶年会上,海内外专家分析研判全球轮胎市场情况,认为当前全球轮胎市场正迎来调整与复苏契机。在此背景下,去年我国橡胶行业出口再创佳绩,轮胎行业积极推进海外增资建厂。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数据统计,全年共有18家我国企业在泰国、越南等国建厂,扩大海外市场,加速行业国际化进程。同时,《欧盟零毁林法案》的缓冲期为我国轮胎企业海外发展带来利好消息。不过,胎企出海发展也有挑战,胎企需高度重视其他国家可能逐步推广实施的相关法规,规避潜在风险。
全球轮胎市场复苏态势明确
英国GlobalData国际橡胶和轮胎研究负责人Robert Simmons表示,当前全球轮胎市场正逐步复苏。全球轻型车原厂配套轮胎需求将在今年重回疫情前水平,达9000万条规模,2026年将会延续升势。历史数据显示,2020~2022年受疫情冲击,年度需求持续低于8000万条,创10年最低水平。同时,作为全球轮胎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替换轮胎需求也将持续增长,预计2026年全球汽车替换轮胎销量将接近16亿条,全球商用车替换轮胎销量将接近1.8亿条。
汽车销量的增长将有力带动轮胎销量提升。商用车领域现普涨行情,中、重型商用车今年销量预计将突破350万辆,2026年有望逼近400万辆。目前,我国拥有该领域最大的市场规模。此外,Simmons指出,到2030年全球纯电动汽车销量将持续走高,接近全球汽车销量的50%,即4200万辆,其中,我国市场表现最为强劲。纵览全球,广阔的电动车市场将带动我国轮胎行业向好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区域市场呈现分化情况,Simmons指出,欧洲因车辆使用周期延长,制约轮胎增长,2024年欧盟汽车产量预计下滑5%,2025年复苏幅度不足1%,显著落后于东盟、东亚超10%的预期增幅。此外,全球汽车保有量呈现"南快北慢"格局,其中,我国汽车保有量增速最快,接近4.5%。尽管今年全球汽车保有量增速预计维持在2%,但新兴市场增长动能明显强于发达市场,区域差异持续扩大。
欧盟环保法案进入缓冲期
引发行业震动和担忧的《欧盟零毁林法案》最终确定延期实施方案,大企业的合规截止日期延至今年年底,中小企业额外获得半年缓冲期,延期至2026年6月30日。据悉,该法案要求进口商必须证明橡胶原料在来源上未涉及森林破坏行为,倒逼供应链追溯体系升级。2021年欧盟首次提出该法案草案,旨在通过规范商品流通减少全球森林砍伐,响应《欧洲绿色协议》的气候中和目标。后因发展中国家的意见,该法案调整区域性风险分类并延长实施时间。
“中国企业应进一步弄清法案的标准与定义,在进入欧盟市场前切实做好尽职调查工作。”欧洲联盟代表团环境与气候行动一等参赞、绿色转型处处长骆浩君表示。当前欧盟注册系统已上线并运行成熟,全球有百余家企业提交了相关承诺。中国轮胎企业须重点突破三大关卡,即建立原料溯源数字系统、完成欧盟合规注册、精准应对区域风险分级管理。
骆浩君强调,法案的暂缓实施为中国企业在海外发展争取到一定的调整时间,企业应抓住时机完善自身。
美国轮胎管理法案或将扩大
“康涅狄格州于2023年通过了轮胎管理法,成为美国首个全面实施轮胎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州,该法案目前正在持续完善。”对此美国轮胎制造商协会统计项目高级主管John Y. Wu认为,不久的将来美国各州或普遍推行该制度。
康涅狄格州轮胎法案的核心内容是轮胎制造商和进口商需承担废旧轮胎的回收、处理和再利用责任。废旧轮胎需通过环保方式处理,如翻新、再生橡胶生产、能源回收等。同时,制造商需通过缴纳费用或建立回收计划,确保废旧轮胎得到妥善处理。回收计划需要得到州环境部门审核批准,确保可行性及有效性。
该法案的实施对于进入美国市场的我国轮胎企业将产生3方面显著影响。首先是合规成本的增加。法案要求轮胎制造商承担废旧轮胎回收责任,企业需投入资金建立符合美国法规的回收网络,或通过第三方机构履行义务。这将直接推高运营成本。其次是供应链透明度要求提升。法案强调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企业需提升供应链透明度,建立完整的ESG管理体系。此外,合规成本增加可能导致产品价格上涨,进而削弱我国轮胎企业在美竞争力。John Y. Wu建议中国企业尽早进行相应风险评估与战略规划,做到未雨绸缪,避免在法案扩大实施范围时陷入被动局面。
“凭借纳米配方,纳琳威成为率先打破国外PET功能膜垄断的企业。日前,我们又将航空减阻膜装上了国产大飞机,还在东南亚建起建筑节能膜生产线,最终实现从‘产品出海’到‘制造出海’再到‘科技出海’的目标”...
3月18日,由海油工程承揽的卡塔尔RUYA总包项目首船无缝海管完成涂敷,在珠海装船并启航运往卡塔尔最大油田——阿尔沙欣油田。此举标志着该项目正式由陆域预制阶段转入海上施工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