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国家生态环境标准《生态工业园区标准(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新标准),并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新标准有4项重要修订,并提出,化工、印染等高风险工业园区环境风险防控体系的基本要求。
据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生态工业思想的核心是将传统经济“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物质单向流动模式转变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使得整个经济系统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生态工业园区是生态工业的主要实践形式。现行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标准》(以下简称现行标准)对新时代新要求的响应不足,亟须修订。
新标准规定了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生态工业园区)的评价方法、评价指标和数据采集与计算方法等内容。适用于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和管理,可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生态工业园区)的评价依据,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建设成效评估的技术依据,也可作为其他相关生态工业建设咨询活动的参考依据。
相较于现行标准,新标准有4项重要修订。一是增加了14 项基本要求,提出了降碳减污、发展质效、创新驱动、生态引领四大类一级指标;二是考虑园区产业结构、发展阶段、自然条件及数据可获得性,设计二级指标,分为必选指标和特色指标;三是根据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战略、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需求和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水平的提高,加严了部分指标限值;四是体现分类指导,考虑不同区域环境管理的要求和行业差异,部分指标分地区或分行业设置指标限值。
据了解,自2000年以来,广东、山东、天津、江苏、辽宁等省(市)分别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试点,行业覆盖造纸、化工等传统行业以及环保、生物化工等高科技产业。
新标准在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中,明确提出化工、电镀、印染等高风险工业园区的环境风险防控体系的基本要求。一要满足一般园区应具备的环境风险防控体系的基本要求。二要结合产业结构、产业链特点、安全风险类型等实际情况,分区实行封闭化管理,建立门禁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三要对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化学品等物料、人员、车辆进出实施全过程监管,涉及有毒有害物质的生产装置、储罐和管道或者建设污水处理池、应急池等存在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风险的设施,应当设计、建设和安装有关防腐蚀、防泄漏设施和泄漏监测装置,防止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四要具备对所产生危险废物全部收集的能力。五要建立支撑风险监测、安全监管、统计分析、风险防控、应急处置等方面的环境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六要建立园区事故应急池等,确保事故状态下,事故废水不出园区。
此外,新标准还明确,化工园区要配备专业化工生产废水集中处理设施(独立建设或依托骨干企业)及专管、明管输送的配套管网,实现污水分类收集、分质处理、达标排放。
10月16日,记者从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期间,黑龙江省支持企业开展节能降碳绿色化改造,累计减少碳排放量超170万吨,较“十三五”期间增长7...
10月16日,2025可持续全球领导者大会在上海开幕。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伟在致辞中表示,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绿色低碳产业产值已达5千亿元。
近日,中国石化宁夏能化公司获得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项目奖励资金3000余万元。该奖项是对公司长期以来系统推进节水减排、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充分肯定。
10月17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国家生态环境标准的结构和起草规则(二次征求意见稿)》(下称《规则》),以进一步规范国家生态环境标准的编写,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近日,扬子石化组织开展EVA装置一级环保设施RTO炉隐患排查与技术攻关,不断攻克难点堵点,并通过系统培训,提升班组员工的应变能力,保障RTO炉的长期稳定运行。
近日,随着6号泊位钢管桩顺利完成打桩作业,中韩石化码头提升改造项目已全面进入施工阶段。该项目总投资近2.8亿元,预计年底率先投用6号、7号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