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公布符合环保装备制造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2025年版),共416家企业入围,其中新申报通过评审企业66家,复核通过企业350家。业界专家在解读名单时表示,实施行业规范条件管理,将促进环保装备制造业向规模化、专业化、高端化方向发展。
据了解,制定发布环保装备制造业规范条件,遴选符合规范条件企业,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引导企业“规范经营管理、强化研发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重视安全生产”的重要抓手。自2016年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已先后制定发布大气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环境监测仪器、固废处理装备等四个环保装备制造业细分领域的规范条件,主要从企业经营水平、技术创新能力、产品质量把控、安全生产规范等方面对企业提出要求。
具体而言,企业经营水平部分,规范条件要求企业应具备研发、设计、安装调试等能力及相关资质;装备企业应具有固定的生产场所,并与生产规模相适应。技术创新能力部分,规范条件要求企业与研发机构、大学、科研院所在技术研发方面形成稳定的合作机制,具备一定比例的专职研发人员数量,研发投入稳定且取得足够的专利成果。产品质量把控部分,规范条件要求具备产品制造所需的生产加工和检测设备,具备对产品性能、可靠性等准确检测的能力,具备检验外协和外购产品质量的条件和制度。安全生产规范部分,规范条件要求企业应具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ISO45001:2018)证书,如不具备的应对照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结合企业经营生产和产品使用要求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
记者了解到,我国环保装备制造行业总产值已由2011年的2700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9200亿元,年平均增速约10%,企业在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高端化等方面的能力大幅提升。此次入围的416家符合环保装备制造业规范条件企业,整体发展情况优于行业平均水平。据统计,这416家企业2024年实现产值1539亿元,企业数量占行业企业总数的2.77%,产值占全行业总产值的16.7%。符合规范条件企业中,污水治理企业数量最多,共194家,占入围企业总数的46.6%;大气治理企业单位企业产值最高,达到6.64亿元/家,远超1.05亿元的行业平均水平;固废处理装备企业利润率较高,达到9.02%,超2024年行业平均水平约3.3个百分点;环境监测仪器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最高,达到10.5%,是其他3个领域符合规范条件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占比的1.9倍。
“环保装备制造业规范条件的制定,规范了行业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促进了环保装备制造业向规模化、专业化、高端化方向发展,提升了行业整体水平。”中国环保机械行业协会名誉会长王亦宁认为,规范条件不仅筛选出一批优质企业,更通过“标杆效应”激活整个产业的升级动能。符合规范条件企业不再依赖“采购通用件+简单组装”的模式,而是对关键核心零部件寿命和性能稳定性提出要求,并深度参与核心部件的研发与升级,通过“技术输出-标准共享-联合攻关”等模式,带动上游供应商实现技术升级。
“对企业而言,达标不是目的,而是以规范为基准,持续提升技术创新力、质量竞争力与社会责任感;对行业而言,规范条件的落地,正推动环保装备从‘可用’向‘好用、耐用、绿色用’全面升级,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更坚实的装备支撑。”王亦宁如是说。
7月29日至8月8日,中国石油东北销售公司自控仪表自主运维队伍独立完成三江口油库、宁波油库自控仪表专项运维,其间自主维护和维修关键自控仪表设备395台次,节省费用7.43万元。
近日,随着第一袋氟硅酸钠成品顺利生产,湖北省黄麦岭磷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肥业分公司6000吨/年氟硅酸钠装置“元明粉(硫酸钠)代替工业盐(氯化钠)”技改项目一次开车成功。
8月22日,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东方电气(福建)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东福研究院”)、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联合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建设的多因子耦合真实海洋环境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