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产业链呼唤协同发力 ——访深圳科瑞沃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凯

“十五五”将至,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我国新材料企业如何把握技术趋势,深耕特定高价值应用市场?在日前举行的绿色聚烯烃新材料产业融创交流会上,深圳科瑞沃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科瑞沃)副总经理李凯就相关话题接受了记者采访。

当前,国产新材料在光刻胶、航空发动机材料等高端领域的国产化率不足10%,企业面临高额研发成本和长验证周期,普遍遭遇了较高融资门槛和较大研发投入的问题。对此,一直瞄准高性能交联聚苯乙烯国产化替代的科瑞沃也深有感触。

李凯介绍,高性能交联聚苯乙烯由苯乙烯单体与交联剂共聚而成,是目前已知的最佳介电材料之一,在国防、雷达、卫星通信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国内市场整体规模为百亿元级别。但此前数年,该产品由国际企业技术垄断,价格高昂。为此,科瑞沃研发团队设计多种技术工艺路线,并在2024年达到稳定实现小批量生产的技术水准。但作为一家中小企业,他们在研发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困难。

“新材料具有‘三高三长’的特点:高投入、高难度、高门槛;长验证周期、长研发周期、长应用周期。高研发投入却不一定换来高效的研发成果转化。”李凯认为,如何从政策端加大对高端半导体材料、精密制造业等关键材料技术的研发补贴,尤其是加强高性能材料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联动支持,是新材料企业需联合多方力量解决的问题。

“有些下游企业偏好购买国外品牌。”李凯表示,近年有不少业内企业呼吁有关部门加强对国产替代产品的保障,完善《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配套政策,如建议国内企业优先采购国产材料。此外,保险补偿机制仅覆盖80%关键材料,应适当扩大名录范围。

面对研发转化和市场准入挑战,李凯认为,构建紧密协同的产业生态是破局关键。“科瑞沃与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长期合作研发透波材料等科研项目,但在提高产学研转化效率上仍需更大、更广的产业链协同发力。”他建议,新材料产业可继续推动“产学研用”深度绑定,建立类似半导体领域的“晶圆厂—材料厂”联合开发模式,让制造企业与上游材料供应商深度协作,缩短新产品认证周期,加速产业化进程。此外,各相关部门应支持建设区域性创新联盟,整合企业、高校、金融资源。

如何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李凯认为,当前技术创新型企业的复合型人才具有缺口,除加强校企合作外,还可通过短期聘用、项目合作等方式吸引高端人才灵活参与地方企业的技术攻关等工作。地方政府可提供专项补贴、协议薪酬及“一人一策”服务,以弥补区域高端人才缺口,加速技术转化与本土人才培养。

相关推荐

以赛兴业,赋能氢能生态构建 ——2025氢能专精特新创业大赛侧记

8月26—27日,由中国氢能联盟、国家能源集团、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5氢能专精特新创业大赛在鄂尔多斯举办。

2025-09-02     中国化工报

13家湿法隔膜企业达成“反内卷”共识

8月23日,湿法锂电池隔膜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在苏州召开,旨在探讨湿法锂电池隔膜行业如何响应、落实国家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的相关部署,做好产业链服务,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2025-09-02     中国化工报

万华化学、吉利汽车联合发布车规级光导PC

8月27日,万华化学与吉利汽车在万华化学宁波研究院联合举行发布会,正式宣布车规级光导聚碳酸酯(PC)材料合作成果。万华化学成为首家进入吉利汽车车灯导光级材料核心供应链的中国本土企业。

2025-09-02     中国化工报

扬子石化成功回收碳四

日前,扬子石化成功通过裂解炉燃料系统回收碳四,实现资源循环再利用,为行业内首例。据悉,每处理1吨碳四可降本约5000元。

2025-09-02     中国化工报

燕山石化延迟焦化装置完成检修

8月24日,燕山石化炼油厂第五作业区延迟焦化装置A塔顺利产出第一塔焦,该装置一次开车成功。此前,三催化装置也实现一次开车成功,产品调整合格。

2025-09-02     中国化工报

首届“AI+能源”大学生科创竞赛启动

8月28日,上海交通大学正式启动首届全国“AI+能源”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

2025-09-02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