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随着天空放晴,兰州石化榆林公司公用工程部副主任郭德科几天来紧皱的眉头也舒展了,脸上浮现出少有的笑意。进入夏季,汛情成为他的心头大患,神经始终保持紧绷状态。
水火无情。兰州石化榆林公司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这里一年四季看似干旱,但近年来雨水明显增多,也曾有大暴雨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记录。
“万不可被它的假象迷惑而掉以轻心。”郭德科总是时时警醒自己,防汛自然成为他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该公司机动设备部三级工程师高翔对这个问题也在琢磨,他的角度和想法更是特别。“榆林的水特别珍贵,生产用水成本较高。雨水就像银子,可不能白白地流掉。”这个作风严谨的技术人员像陕北农民一样精打细算、锱铢必较。
高翔去年参与建设的2具2万立方米的应急雨水罐刚刚投用,在防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7月24日至26日,阴云翻滚,大雨、小雨、中雨不断变化节奏和阵法,反复冲击榆林地区的防汛防线。榆林公司接到强降雨预警后,迅速将4个总容量为42000立方米的事故消防水池、雨水缓冲池中的存水,转送到应急雨水罐,腾出最大空间准备接收天上掉下的“馅饼”。
榆林公司领导带班值守,与岗位员工一起用沙袋筑起防护堤,保护地势低洼处的设备设施和泵房,防止积水内涝,影响生产。生产调度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雨水接收情况,指令污水处理场加大处理量,缓解事故消防水池、雨水缓冲池的压力。污水日处理量达到1600吨,有效化解了降雨天气的凌厉攻势。
3天内,榆林公司所在的榆横工业园区累计降雨143毫米,该公司却固若金汤,正常生产丝毫没有受到影响。
“3天我们共收集雨水47000吨,粗略一算,节水降本增效50余万元。”说到防汛产生效益,郭德科乐得合不上嘴。(付晓东)
为持续贯彻落实“人人持证,技能河南”战略,近日,河南煤气化成功举办甲醇精馏工技能竞赛,为职工搭建学习交流提升平台,为职工搭建成长成才成匠舞台。
8月5日,在江西省万载县,来自各地行业协会、涂料行业企业家代表等就仿石漆产业如何突破传统制造的局限,实现向智慧化转型的具体路径展开了一次交流与讨论,通过思维的碰撞、经验的分享,为建筑涂料行业的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