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上海鹤城高分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鹤城)研发中心正式揭牌。崭新的牌匾高悬于研发中心门前,标志着上海鹤城在技术深耕与产业创新上迈入新阶段。目前,上海鹤城已拥有从配方设计到终端应用的全方位研发能力,形成了涵盖六大战略新兴领域的聚氨酯前沿材料创新矩阵,产品覆盖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
匠心铸就:从创业维艰到行业标杆
2009年,总经理董雨磊和创业伙伴在上海泖港开启了创业征程。从创业初期的步履维艰,到如今在聚氨酯多个细分领域实现技术突破,上海鹤城用16年的时间走出了一条以全链条研发为特色的创新路径,多个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实现突破,更在国际市场展现出较强的竞争力。
2011年,该公司研发团队在体育器材领域实现突破,一举拿下全国体育器材包胶产品市场60%以上的份额,成为聚氨酯新材料领域的一匹“黑马”。此后,该公司又抓住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开发出生产光伏包胶多线切割辊用高端聚氨酯预聚体,打破该领域长期被进口产品主导的局面。
如今,上海鹤城已成长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产品涵盖六大体系、三十余系列,市场覆盖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
创新突破:构建全产业链技术壁垒
在董雨磊看来,上海鹤城最核心的竞争力在于其全流程自主掌控的研发模式。新落成的5600平方米研发中心配备了从原料分析到成品检测的全套设备,实现了从“配方设计—工艺中试—成品检测”的全流程研发覆盖与验证。
“多年来,公司在技术研发上持续重金投入,收获颇丰。”董雨磊介绍说,截至目前公司已累计获得专利4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16项、国外专利6项。在上海鹤城的创新矩阵中,有三个方向的产品尤为引人注目。
在绿色化产品开发方面,上海鹤城开发的汽车用环保胶黏剂系列实现了无VOC、无污染,精准契合了汽车产业对环保内饰材料的需求。更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早在2014年就攻克了废旧聚氨酯弹性体的化学降解技术难题,将其转化为可重新利用的多元醇,为行业提供了循环经济的绿色样板。
在高性能产品开发方面,上海鹤城开发的耐150℃高温的高端TPU材料可满足高温高压密封场景的苛刻要求;开发的轻量化、高强度聚氨酯复合材料在汽车、航空及低空经济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在前沿产品探索方面,上海鹤城研发出抛光垫用耐黄变聚氨酯及其制备工艺,通过引入聚酰胺链和酰胺基苯并噻唑结构,显著提升了抛光垫的强度、韧性和耐磨性,展示了公司在高端应用领域的创新潜力。
智领未来:打造新材料创新生态
站在“十五五”新起点与新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双重节点,上海鹤城正以“三位一体”的创新范式推动二次腾飞。
董雨磊表示,在基础研究方面,上海鹤城将加强聚氨酯材料构效关系的研究,建立材料基因组数据库,为新材料的理性设计提供支撑。在工艺开发方面,该公司将重点推进连续化生产工艺和过程质量控制技术的研究,提升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在人才建设方面,上海鹤城积极与东华大学、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等高校开展深度产学研合作,并成立上海专家工作站,为公司的创新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与智力支持。
展望未来,董雨磊指出,上海鹤城将继续深化与拓展聚氨酯前沿材料创新矩阵,进一步整合研发资源,加强与下游用户的协同创新,聚焦绿色环保、高性能化和特殊应用等方向,推动聚氨酯材料在更广泛领域的应用。
11月12日-14日,《中国化工报》社有限公司联合彬州市人民政府在西安举办“2025年高分子材料产融大会暨化工产业金融智库第五次年会特开设分论坛聚醚醚酮(PEEK)产业链发展交流会。
10月27日,能源·化工潇湘科创大会在湖南岳阳隆重召开。科睿唯安知识产权事业部亚太区解决方案顾问总监王琦发表主题演讲,聚焦深度科技时代能源领域的创新挑战与破局路径,提出以专利信息为核心的创新思维重塑方...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科技星空中,有一颗星,以稀土为轨迹,以萃取为脉络,在近一个世纪的岁月长河中,始终闪耀着执着与赤诚的光芒。他,就是徐光宪——“中国稀土之父”,一位将毕生心血熔铸于国家战略需求,用自...
想象一下,未来为衣食住行供电的太阳能电池板,其核心吸光材料像给芯片镀金一样,在真空环境中“蒸”上去,全程无毒无害,且效率极高、寿命很长。这并非科幻,而是南京工业大学科研团队在钙钛矿光伏器件制备上取...
中化新网讯10月30日,从寰球北京公司传来消息,该公司总承包的四川石化优化调整技术改造项目迎来关键阶段——9#裂解炉历经72小时严格性能考核,实现一次开车成功,标志着寰球公司自主乙烯专利技术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