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空间供给与产业升级
拥有企业1846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351家;集聚上市挂牌企业5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9家;浙江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43家……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在快速发展中取得一系列亮丽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可利用土地日益紧张的问题。
如何提升土地利用“含金量”?工业低效“旧改”、增量“立体”开发、存量“多维”盘活……杭州湾上虞经开区牢牢把握“亩均论英雄”政策风向标,以“立体思维”和“绣花精神”,最大限度激活空间发展活力,让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活”起来。
挖潜破难 提升土地利用“含金量”
在纬三东路和东经一路交汇处,元名新材料聚氨酯树脂及延伸产品项目即将开建。不久前这里还是一片停产的旧厂房。
杭州湾上虞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总投资10.3亿元的元名新材料聚氨酯树脂及延伸产品项目是经开区去年招引签约的项目。这个以商引商的项目当时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经开区内适合该项目落户的化工用地短缺。恰在此时,原舜龙化工正式进入司法拍卖阶段,经开区招商人员与投资方、银行多方协调,最终促成了投资方通过法拍收购该旧厂区,并将“对原厂区进行推倒重建”列入合作条款。
于是,一大片旧厂房全部被拆除推倒。平整好的土地即将迎来新生。“这个以并购重组的方式招引入园的项目,投产后预期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8亿元。目前,项目设计方案正在作最后的优化。”杭州湾上虞经开区相关领导说,该项目实现了经开区以“存量”换“增量”,盘活低效用地的目标,让这一地块“含金量”节节攀升。
像元名新材料聚氨酯树脂及延伸产品项目这样“腾笼换鸟”的事例,近年来在经开区不断涌现,浙江格派钴业新材料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个案例。
据介绍,浙江格派钴业的前身是浙江嘉利珂钴镍业材料有限公司。因为多元化投资,该企业资金链断裂。上海格派新能源技术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司法拍卖,拍得浙江嘉利珂钴镍业材料有限公司的厂房和158亩土地,从而进入锂电池正极原料制造领域。
上海企业缘何看中上虞这家“濒危企业”?“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地处长三角核心区域,区位优势明显,营商环境一流,是吸引我们投资的重要因素。”公司总经理王光辉介绍,入驻上虞后,公司对生产车间、生产设备等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造,这也让浙江格派钴业持续提质增效,不断焕发新活力。短短6年,该公司产能实现了近20倍的跨越式发展。
提质增效 塑造产业竞争新优势
鼓励企业实施“腾笼换鸟”、厂房“上天入地”、技改“见缝插针”……杭州湾上虞经开区配套谋与略,积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化工产业迭代,探索促进企业绿色低碳转型,迭代推进以“数字化转型”为标志的绿色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3+3+1”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链主企业和特色企业,激励企业走高端制造发展之路;构建“基础研究—技术中试—产业应用”全链条孵化体系,并强化数智赋能和人才驱动,推动“制造”向“智造”跃迁。
与此同时,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始终坚持土地指标跟着项目走,按照“保急需、保重点、保开工”的原则,及时掌握招商和建设线项目用地需求,动态调整更新项目用地保障需求库;加快厘清、盘活辖区内低效工业用地,以满足重大项目落地需求。2024年,该区累计完成“四未一低”土地消化2741.1亩,其中完成批而未供土地消化1327.4亩,供而未用土地处置310.1亩,用而未尽土地利用167亩,低效用地再开发完成936.6亩。
杭州湾上虞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经开区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加强区域合作协同,深入推动企业提质增效,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发展质量的同时,促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塑造产业竞争新优势,让“寸土”生出“寸金”来。
近日,河南省鹤壁市宝山经开区召开年产3万吨树脂项目、一化化工项目建设专题协调会,要求通过前置服务,加快各项手续审批与办理进度,确保项目顺利落地。“这是宝山经开区今年以来聚焦高质量发展主线,稳步推进项目...
“终于拿到了多年拿不到的不动产证,真是帮我们解决了一大难题啊。太感谢了!”近日,辽宁压克力塑胶有限公司向抚顺高新区赠送锦旗以表感谢。
近日,天津南港工业区首座公共新能源重卡充电站正式投用,填补了南港工业区重卡充电基础设施需求的缺口,为园区纯电物流短倒车辆推广奠定基础,助力园区物流企业降本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