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7月14日,市场人士公布监测数据显示,6月24日伊朗与以色列达成停火协议后至今,伊朗化工运营商已迅速将生产负荷率恢复至冲突前水平。此前因爆发冲突,伊朗暂停了石化、化肥等工业设施运营。停火协议达成后,伊朗对中印等关键市场的化学品贸易流已逐步恢复,油气及石化品价格也回归常态。
冲突期间,以色列虽未直接打击伊朗化工设施,但6月14日至15日对能源基础设施的空袭导致天然气原料短缺和安全担忧,迫使伊朗大幅减产。
冲突期间,伊朗甲醇断供直接导致普氏能源资讯记录的印度到岸价甲醇价格飙升:6月19日突破300美元/吨后,6月20日达305美元/吨峰值。停火后,6月27日价格回落至264.5美元/吨,市场看跌情绪因供应恢复预期增强。据多家公司消息,伊朗主要甲醇厂当前运行负荷率在60%至90%之间:卡维甲醇公司230万吨/年装置6月25日恢复至80%负荷;Zagros石化(ZPC)和Sabalan石化(SPC)在6月下旬重启三套各165万吨/年装置;阿萨鲁耶地区Marjan石化和Bushehr石化各165万吨/年装置也已复产。
据伊朗政府部门数据,2024年伊朗石化品出口约2920万吨,创收约130亿美元;其国内产量1310万吨,实现了约110亿美元的销售额。伊朗去年甲醇设计年产能达1510万吨,2024年出口约1000万吨甲醇,占其石化品出口量的三分之一。伊朗甲醇主要由波斯湾北岸阿萨鲁耶化工与天然气枢纽的多座世界级工厂生产。
在坐拥优质油气资源的非洲,其油气行业的资本接力棒正在转移。近年来,国际石油巨头纷纷缩减对非洲大陆成熟非核心资产的投入,为该地区独立公司、贸易商和各国国家石油公司创造了整合非洲资源与创造价值的战略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