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支撑,磷复肥企业在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守护国家粮食安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作为全国磷复肥龙头企业,2024年,新洋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始终坚持“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战略,通过科技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产业融合,多维发力破解农业绿色发展密码,守护国家粮食安全。
夯实科技创新基础
新洋丰持续开展科技创新工作,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参与制订国家和行业标准等创新实践,不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目前,该公司在北京和湖北荆门都建有研发场所,在荆门还建有中试车间,配备了价值3000多万元的各类先进研发和检测设备100多台。
2024年,新洋丰组建研究院,下设新型肥料与绿色农业、固废、精细化工、新能源新材料4个研究所,各类研发人员达 600多人;新承担包括“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内的20余项国家级和省级重大科研项目和课题,积极参与制订了5项国家标准和5项行业标准;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加高效、环保的肥料产品;与美国布兰特公司合作,引进诺贝尔奖实验室和美国尖端生物技术研发团队研发的REACTION焕活科技,显著增加土壤活力,提高养分吸收效率,激发作物生长潜能。
瞄准产品创新方向
新洋丰以“高效、专用、环保、功能化”为核心方向,不断研发能提高肥料利用效率的新型肥料产品,形成包括专用复合肥肥料、缓控释肥料、稳定性肥料、水溶肥料、有机类肥料等业内品类最多、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产品序列,能够满足不同区域、不同作物在不同生长周期对养分的需求,为提高作物单产提供物资保障。
2024年,新洋丰聚焦高富专、AZF、缓控释肥和水溶肥四大单品研发,突破了一批行业关键技术,对新型肥料进行了优化和升级。新洋丰在“高富专”花生专用肥上,创新研发提质固氮耦合技术,突破了复合肥与微生物难兼容、易失活、肥效期短的行业难题;在蔬菜专用肥上,创新研发超级抗氧化技术,解决了蔬菜耐储耐运性差难题,完成了蔬菜专用肥产品升级;在AZF产品上,自主研发NITROUD技术,与AZF工艺融合,弥补了过去硝态氮含量低、前期肥效慢的短板;在缓控释肥上,自主研发双控DCR技术,并在吉林新洋丰建设年产4万吨缓控释肥生产线;在高端水溶肥产品上,突破根抗氧化、磷防固定、离子渗透和离子缓冲4项关键技术,在广西葡萄和云南花卉上试验示范表现良好。2024年,新洋丰累计推出苹果、水稻、小麦、大蒜、柑橘、棉花等近30种作物专用肥,实现大田作物平均增产8%至10%、经济作物平均增收10%,有力促进作物增产增收。
构建农化服务模式
新洋丰一直高度重视产品售后服务工作,构建起涵盖作物全生长周期的农化服务模式,形成了技术服务金字塔体系。其中,构成金字塔中坚服务力量的是该公司每年斥资6000多万元打造的专业农技服务团队。通过不间断地加大投入和培养,这支团队中涌现出越来越多诸如苹果、柑橘、葡萄、花生、水果等作物领域的农技专家。
2024年,新洋丰将这批农艺专家分配到原来的3人营销小组,推进“新品+示范+服务”营销推广模式在全国遍地开花,实现多产品增效、多作物增收、多区域增量,赢得了客户、用户及同行业界的广泛认可。截至目前,新洋丰农服团队已超过220人。
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2024年,新洋丰积极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优化产业链结构,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通过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助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国局地性、突发性气象灾害呈多地频发态势,严重威胁着农业安全发展。新洋丰持续与象辑科技合作,通过深入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有效解决气象预报预警难等问题,共同守护农业气象安全。针对我国种业容易被“卡脖子”的技术难题,新洋丰持续与隆平高科旗下子公司隆平生物合作,将转基因生物育种技术作为破解“种业芯片”的重要密码,助力生物技术方面的研究,为我国转基因育种工程建设贡献力量。2024年,新洋丰又与隆平高科旗下专注于农业服务领域运营的子公司隆平好粮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为全产业链协同保障粮食安全夯实根基。
近日,昆仑工程大连分公司机械设备设计部主任徐继业、项目经理刘晓明及项目组一行人,来到云南石化加热炉95+节能改造项目现场踏勘。
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自今年2月份启动“百日融合焕新行动”以来,盐湖股份钾肥分公司坚决贯彻五矿集团公司及中国盐湖各项决策部署,以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为核心目标,通过系统性创新与精细化管理,在生产....
今年以来,兰州石化化工储运部认真贯彻公司八届二次职代会精神和“四强”管理再深化、“快跑实干”再提速动员会精神,锚定现代化物流企业建设目标,围绕“1345”主题主线,快跑实干,通过精心组织谋划、优化生产...
4月2日下午三点,江汉油田党校职工培培训中心党校工作部的306办公室里,阳光透过玻璃窗斜斜地铺在长桌上,教师李珊珊的手指顺着电脑屏幕上的《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项培训方案》划过,笔尖在“理...
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在长江三峡西陵峡畔的石牌抗战遗址,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正在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