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至23日,第八届油商大会在舟山举办。今年大会聚焦“深化开放合作 共建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大宗商品市场”,为全球大宗商品行业搭建平台。本届大会全体会议期间,与会企业围绕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特别是石化新材料、油品储运、大宗贸易、航运服务、数字海洋、金融服务等领域,现场签约项目21个,协议总金额约643.6亿元。前七届累计促成103个重大项目现场签约,协议总金额约3920亿元元人民币,成为推动油气全产业链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重要平台。
油气行业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支柱产业。近年来,一批石油和化工民营企业积极开拓新市场,在转型升级、结构优化、提质增效等方面不断实现新突破,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作为油商大会的核心参与者和重要合作伙伴,自大会诞生之初,民营石化巨头荣盛集团便深度参与其中,与大会的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同步前行。借助油商大会平台,荣盛及浙石化累计完成十余个重大项目签约,涉及原油供应、数字海洋、石化新材料、油品储运、大宗贸易等关键领域,直接推动舟山绿色石化基地相关产业落地进程。这些合作不仅为荣盛带来了国际资源与订单,也为中国石化产业在全球舞台树立了新标杆。
石油和化工行业是典型的强规模效应行业,国际石化巨头普遍将规模化作为增强竞争力的关键路径。当前中国石化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阶段,如何实现延链、强链、补链?
荣盛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荣盛通过纵向延伸夯实产业基础,横向协同挖掘价值增长点,形成了“一滴油到世间万物”的完整产业生态。例如,公司在舟山建设的4000万吨/年绿色炼化一体化项目,是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石化基地之一,实现了从“原油—基础化学品—高端材料”的全链覆盖,PX、乙烯等关键原料自给率显著提升。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石化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提升新技术能力是石化产业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的必由之路。当前大宗基础产品和通用材料供过于求,而电子化学品、高纯超纯试剂等高端专用化学品,高端聚烯烃、长碳链尼龙、高端膜材料等产品的国产化能力不足。这表明国内企业通过创新研发,改善供给、拓展市场,提升产品质量水平和稳定性十分必要,也存在较大市场空间。
上述负责人表示,荣盛的创新发展引擎以科技自强为核心。荣盛集团牵头组建省级绿色石化技术创新中心,聚焦绿色石化领域,开展科研攻关,打破国内外技术垄断,推动国产化替代。比如,新型歧化催化剂、年产70万吨EVA装置成套工艺技术等成果显著提升了国内高端石化产品的自给率,保障了产业链供应安全。
“双碳”目标的提出,对石化行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石化产业的资源消耗量、能源需求量和碳排放量都较大,因此要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
记者了解到,在探索绿色发展方面,荣盛已经取得了系列成果。浙石化40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构建了完善的余热回收系统,采用炼化装置的低温位余热实施淡化的海水作为生产用水,生产用水均来源于海水淡化,做到了“油不落地、气不上天”。对装置尾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提纯,用于下游化工品的合成原料,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的同时实现二氧化碳的循环再利用。这些创新举措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更减少了污染物排放,为石化行业的绿色转型提供了宝贵经验。
业内人士认为,以荣盛为代表的企业实践证明,民营石化企业可以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全产业链布局、绿色发展实践和科技创新突破,为中国石化产业打造新质生产力、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来源:新华网
10月19日,宁波巨化化工科技有限公司15万吨/年PDO/PTT一体化装置顺利投料试车并产出首批合格产品,实现一次开车成功,该项目的成功投产标志着我国在聚酯新材料领域打破了国外长期技术垄断。 ....
中化新网讯10月23-25日,全国钛白粉行业的专家学者、及上下游领域的代表共计300余人齐聚滨州,参加2025全国钛白粉行业年会,共同研讨交流、共商行业发展与战略,市场状况与对策,生产管理以及技术创....
中化新网讯 10月25日,记者从北京石墨烯论坛(BGF2025)上获悉,石墨烯材料产业化进程迎来重要进展。北京石墨烯研究院(BGI)位于郑州的40万平方米中原石墨烯导热膜产线正式建成投产,有望提升我...
10月23日,2025石油和化工企业销售收入前500家发布会在江西新干举行。中国石油以31362亿元登顶榜首,中国石化、中国中化分列二、三位。
10月23日,2025中国国际石油化工大会市长论坛举行,本次论坛以“绿色新动能:零碳园区引领化工产业未来”为主题,共议零碳园区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