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环集团国能龙源环保有限公司设计中心兼煤炭与化工事业部总经理姚宣凭借对能源环保事业的热爱,钻研技术开拓创新,深耕能源科技环保产业,从一名设计人员成长为技术工匠,谱写青春韶华。他先后获得“国家能源集团五四青年奖章”“国家能源集团集团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近日,他又获得“中央企业劳动模范”称号。
技术创新敢为人先
晚上十点半,科环大厦9层会议室灯火通明。龙源环保CCUS团队正挑灯夜战,讨论宁海万吨级碳捕集示范项目的关键设备选型,这是国内燃煤电站首台套吸附法二氧化碳捕集示范项目。
会议室里,一边在屏幕上画曲线一边说话的就是姚宣,也是团队的技术带头人。“这个深冷塔的填料参数和形式还要论证,过往的经验不能完全复制,特别是烟气在高压条件下的凝结机理和常规差异很大,我建议按这样……”一番激烈的讨论后,大家终于形成了统一意见,姚宣用他最擅长的理论计算加上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确定了示范工程中的关键参数。
从榆林烟气氨法脱硫资源化示范项目,到乐东电厂所应用的湿烟气冷凝除尘收水核心技术……在这些首台套项目示范的背后,总有姚宣的身影。姚宣与技术团队凭借研发的前沿视野和深厚的技术积累,紧跟科技创新迭代产业化示范,将先进的技术理论成果转化落地,完成了一项又一项重大技术的首台套示范。
勇于亮剑笃行向前
在创新的漫漫征途上,姚宣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和无尽的热情。“没问题”“我来解决”是他的口头禅,遇到问题从不推脱,困难面前从不退缩,这是同事、朋友眼里的他。
还记得2018年刚过完春节,泰州电厂的现场依然寒冷刺骨,这是全国首个烟气余热浓缩废水零排放示范项目的试运现场。晚上9点,流化床的理论计算和现场运行出现偏差,无法运行,现场所有人的心都绷了起来。装置刚停机,姚宣就挽起袖子钻进了直径仅1.2米的床体,残留的高盐废水很快打湿了厚厚的工服棉衣,出来后他不顾衣服上的盐颗粒,马上就启机开始下一轮参数调整。靠着这种精神,技术团队克服万难,不断优化装置参数,最终项目实现了稳定运行。
围绕“煤电在新型电力系统形势下的发展路径”这一重大命题,姚宣带领技术团队摸排了全国十几个省市的电厂、工业园区,撰写了近百份几十万字的咨询规划报告,在实践中提出煤电产业“以节能减排为核心,动脉输出多种综合能源,静脉消纳城市固废”的“一心两脉”发展路径,并在集团电力部的指导下形成了《国家能源集团电力产业综合能源三年规划》,指出了在新型电力系统下煤电的发展路径,推动了十几个大型煤电基地的综合能源发展,打造了煤电低碳化共享化示范。
正是在他的引领下,龙源环保的技术团队从火电站、煤矿、化工厂到煤码头,从水气固治理到低碳能源发展,承建了一个又一个标杆项目,谱写着能源产业减污降碳的新篇章。
前赴后继再攀高峰
一毕业就加入这个团队的姚宣,也曾在项目的关键时刻与前辈一起挑灯夜战,与后辈共同攻坚克难,见证了“师带徒”的悉心指导与关爱。正基于此,姚宣不仅要求自己追求卓越,还要求所在的团队带好队伍、育好苗。
行胜于言,每逢重要项目攻坚阶段,他总是与团队成员并肩作战。每年新进毕业生进入团队后,他都会仔细了解个人情况,帮助挑选合适的师傅,让他们快速成长为骨干力量。
在这样的氛围下,龙源环保技术创新的老中青梯队建设不断完善,特别是一批85后、90后的青年员工在攻坚和创新上都迸发出青春力量。
泰州碳捕集攻坚项目组——这个老中青梯队攻坚克难,解决了泰州50万吨/年碳捕集示范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多项难题,建成了亚洲最大的煤电CCUS项目,为大型煤电机组全烟气碳捕集示范积累了经验。
博鳌零碳岛项目组——以90后年轻员工为主力,在博鳌论坛东峪岛跨年奋战4个月,建成了全国首个零碳岛,在博鳌论坛开幕期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低碳名片。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姚宣用智慧和汗水,书写着煤电产业绿色转型的故事。
中化新网讯7月4日,第十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现代石化专业赛新闻发布会在湖南岳阳举行。本次大赛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湖南省科学技术厅、岳阳市政府联合举办,主题为“绿创石化,智领未....
近日,岚泽能源千吨级费托合成航煤馏分油中试装置顺利通过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72小时现场考核,费托合成航煤馏分油前沿技术迈出了从实验室向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步伐。
中化新网讯日前,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控技术)联合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北三宁),利用工业人工智能(AI)大模型在硫磺制酸车间的智能化、无人化方面实现突破,人工操作频次从过去....
近日,采用国家能源集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外给电子体技术,国能新疆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GX2026S聚丙烯新牌号产品在用户工厂实现连续长周期稳定生产地毯丝,产品拉丝速度达2600米/分钟,超客户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