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进盘锦辽滨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智慧管控(应急指挥)中心指挥大厅,“盘锦辽滨经开区5G智慧园区管控平台”大屏幕上各企业分布、卡口管理、监测预警、两重一大报警信息等关键数据尽收眼底。近年来,辽滨经开区聚焦“六个一体化”要求,依托5G技术应用,以安全、环保、消防、应急等平台建设为重点,全力推动智慧化工园区建设,以数字赋能,推动园区安全风险防范,提升监管能力和管理效率。
夯实智慧化应用基础
辽滨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高贺坤介绍,辽滨经开区将“安全、绿色、智慧”园区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对标《智慧化工园区建设指南》,聚焦提升园区安全监管及绿色发展水平,明确安全生产许可、第三方管理、重大危险源、有毒有害气体检测、应急辅助、能源监管等多功能、多板块的标准化建设要求,着力推动园区由“经验管理决策”向“数据驱动管理”的模式转变。
为了全面提升智慧化应用的公共基础设施配套能力,辽滨经开区加大资金投入,陆续完善了供水、供电、供气、专用油品管廊、化学品管廊等基础设施建设。此外,该区还改造近5000平方米专用区域作为智慧化工园区监控、指挥、调度、运行的场所,同时采用纯国产化曙光服务器,搭建了满足网络安全等保三级的防护体系,有效提高了数据存储安全性和可靠性。
建设智慧管控平台
辽滨经开区运用现代化信息化技术,实现“一键登录、一图到底、一制管控、一案应急”,建设了集智慧安全、环保、应急、消防、能源为一体化的智慧管控中心和应急指挥系统。
在平台支撑上,辽滨经开区通过5G专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打造智慧综合管控系统,实现园区内安全、环保、消防、能源、危运等各类风险实时监测预警目标。通过统一的监测预警、决策分析和应急联动,为安全稳定运行保驾护航,目前平台注册企业完成973家。
在安全管理上,辽滨经开区实现企业全域可视化,对涉及“两重一大”的装置储罐实时监控,结合智能视频分析,对视频监控区域内重点监管对象的运行状态、环境状况及人员安全行为进行识别、监测、报警。目前,该区压力、液位、流量、可燃有毒等各类安全类传感器已接入4035路。
在环境监测上,辽滨经开区建有超级站2个、高精站2个、地表水文水质站5个、污水排口监测站2个、雨水排口监测站19个、噪声站5个,实现了对重点企业厂界、园区周边敏感目标环境空气质量在线监测与监测数据统计分析,能够按照处置流程规范处理。
在封闭管理上,辽滨经开区已建设综合执勤站11座,建立周界入侵和紧急报警、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对园区周界及内部分区、分级管理。
持续提升应急能力
辽滨经开区通过智能化应用,实现应急预案数字化,形成全面具体、直观高效的电子化应急预案体系。“平台通过分析事件信息识别事故类型,依据数字化预案,推送应急指挥部架构图、任务指令、风险提示、事故案例等关键信息,引领应急处置工作,实现‘快处置’。”辽滨经开区应急管理部部长刘泽栋说。
打造应急指挥舱。辽滨经开区通过对事件数据的时空分析,及时呈现事件的发展与救援态势,确保应急指挥人员“看得清”“调得动”“救得快”。
搭建智能物资库。辽滨经开区建立了一套RFID应急物资智能管理信息系统,能够针对预警信息自动分析并匹配应急预案,就近调拨应急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高贺坤表示,下一步,辽滨经开区将持续深耕园区智慧化建设,在完善全面感知的基础上,最大限度采集数据信息,横向打通各类政企业务平台、物联网自动化系统及公共视频监控等设施;依托应急指挥中心,进行数据交汇、分析、模拟,进一步完善数据平台,将数据成果切实转化为安全、环保、应急、消防、能源等部门的技术支撑;通过建设二三维数字孪生实景三维地图采集及BIM建模能力,实现化工园区建筑物、关键设备的单体化模型展示,为园区在应急、环保等领域精细化管理提供有效支撑。
近日,在天津经开区召开的迎商中心2025年工作会议上,天津经开区正式发布增值服务与改革创新清单,系统梳理涉企增值服务和创新项目,为企业提供清晰指引及便捷的“点单服务”,为涉企服务迭代升级探索更多“...
近日,焦作高新区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推出智能帮办代办服务新模式,打造线上线下融合智慧政务体系,增强企业、群众办成事预期,提升办事便利度,切实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米”。
记者近日从榆林经开区(榆神工业区)管委会获悉,一季度榆林经开区8个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全部开工,14个续建项目全部复工,全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同比增长246%。
近日,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山东省首批人工智能大模型典型应用案例,潍坊滨海区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焦易小智”成功入选。 近年来,潍坊滨海区着力于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加快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推...
近日,工信部正式批准宁东基地设立技术交易合同认定登记机构,标志着宁东基地在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技术成果转化效能方面取得又一突破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