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贵族肥料”平民化——记2023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绿色生物基材料包膜控释肥创制与应用

  在近日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金正大集团与山东农业大学等单位联合申报的“绿色生物基材料包膜控释肥创制与应用”项目获得202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这是金正大集团自2009年和2012年两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以来,第三次荣获国家科技奖,也是今年肥料行业唯一的获奖项目。

  打破技术封锁 开发生物基材料包膜

  控释肥具有显著提高肥料养分利用率的特点,但在以前,包膜控释肥的膜材主要是以石化产品为主,存在资源不可再生、价格高等问题。为此,研究团队以包膜新材料、生产工艺和控释技术等为突破口,开发了生物基材料包膜,彻底攻克了这一难题。

  “所谓生物基材料包膜控释肥,就是运用新技术新设备,给肥料全身包裹上一层高科技‘衣服’,这层‘衣服’是用可降解的生物基材料做成的。虽然这层‘衣服’把肥料包裹得严严实实,但又不是完全密封,可以根据作物生长需要,有控制地释放养分。”山东农业大学杨越超教授解释说。

  杨越超介绍,包膜控释肥最早由国外研发,主要应用在花卉、草坪上,膜材全部来自石化产品。以石化产品做膜材,肥料虽然有控释效果,但缺点很突出。一是膜材价格高,二是可能会对土壤健康造成潜在威胁,三是资源不可再生。尽管这样,关键核心技术都被欧美、日本等发达地区和国家所掌握。

  为打破技术封锁,做中国自己的包膜控释肥,从上世纪90年代起,山东农业大学张民教授开始了包膜控释肥的科研攻关。

  2011年,杨越超在做研究时发现有企业利用甘蔗渣制作防腐木。受此启发,杨越超开展了相关生物基材料制备控释膜材的研究。此后,项目团队尝试了很多生物基材料,包括快递纸盒、各种作物秸秆、废弃的食用油等。

  经过多年研究,项目团队攻克了生物基材料成膜难、养分释放与作物吸收匹配度低等难题,研发了利用秸秆等天然生物基材料替代石化类膜材的控释肥新技术。

  “这层膜里大有乾坤,我们优先利用纤维素、木质素、秸秆、纸板箱等,将这些材料进行高效资源化再利用。”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金正大集团高级农艺师张强解释道,“这是我们第三次获得国家科技奖,能够再次获得国家级奖项,正是因为我们对膜的材质进行了创新升级。”

  达国际领先水平 实现“贵族肥料”平民化

  在此次国家技术发明奖评定中,专家认为,该控释肥技术已达国际领先水平,引领着国际控释肥的创新与发展,将为解决肥料资源浪费、农业面源污染,保障国家粮食、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相比石化类膜材,无论在控释性能还是降解性能上,绿色生物基材料包膜都有明显提升,而且节省生产步骤,降低成本,更绿色环保。”张强表示,这一技术已实现量产近5年,根据作物体系、特性等,新型控释肥与其他化肥搭配做成作物专用肥后,相比传统石化类控释肥,可使作物增产5%以上,实现节肥15%~20%,提高了化肥利用率,减少化肥使用量,助力作物健康生长。

  如今,绿色生物基材料包膜控释肥已在小麦、玉米、水稻、果蔬等作物上大面积推广使用。针对不同作物开发的专用控释肥产品,不仅减少了肥料的使用量,降低了成本,还提升了肥料利用率。

  “肥料使用量的减少也会降低农民的种地成本。”金正大集团董事长李玉晓说,“生物基膜材的原材料都是秸秆、植物油等,购买成本比原先使用的石化类材料低,再加上这些原材料大都从周边农田里购买,也减少了运输成本,每吨肥料要比之前便宜300元左右,能够节省一部分种地成本。”

  肥料的生产环节也因此缩短。不使用石化类膜材后,石化类膜材料的有机溶剂溶解环节以及有机溶剂回收环节也相应取消,企业进行生产时的资金投入减少,更有利于技术的推广。

  2024年,金正大“控释肥”被认定为国家首批专利密集型产品,专利总数达103项。目前,他们积极与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探索推广模式,通过试验示范、农化培训、种肥同播等技术和服务体系的推广,使产品在大田作物上得到大面积应用,从一个小品种发展成一个大产业,实现“贵族肥料”平民化。


相关推荐

我国首个高温浮动球阀热油试验平台投运

近日,航天科技集团建成我国首个高温浮动球阀热油试验平台。该试验平台的设计温度最高为450℃,设计压力最高60MPa,具备模拟极端现场工况的能力,不仅能够精准模拟实际工况下的极端环境,更为高温高压球阀及...

2025-07-03     中化新网

鲁北集团荣获2024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6月27日,山东省科技大会在济南召开。山东鲁北企业集团总公司、山东鲁北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鲁北化工建材设计院、山东金海钛业资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共同完成的“含硫钙废弃物协同处理新技术及硫磷钛钙锂联产生态...

2025-07-03     中化新网

微生物制造技术助力反式乌头酸绿色生产

反式乌头酸是一种食品安全的六碳不饱和三元羧酸,独特的化学结构使其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可用于新型杀线虫生物农药和新一代生物基增塑剂。传统生产方式中,反式乌头酸主要从植物中提取,含量低,分离纯化成本高;而...

2025-07-02     中化新网

石油分子工程数据库及过程模拟平台发布

6月27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在京发布石油分子工程数据库及过程模拟平台。重质油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徐春明教授启动了发布仪式,张霖宙教授代表研发团队介绍了平台的功能,史权教授介绍并回顾了平台30年来基础...

2025-07-01     化工新闻纵览

中石大重质油全国重点实验室挂牌30周年

6月27日,由中国石油大学重质油全国重点实验室主办的重质油全国重点实验室挂牌三十周年交流暨石油分子工程前沿成果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会议邀请了超过30个单位的200多名代表参加,共同回顾实验室成立以来的发...

2025-07-01     化工新闻纵览

磁能消白:开辟黄磷尾气超洁净净化新路径

中化新网讯6月25日-27日,2025中国磷化工产业发展大会暨第四届磷系新能源材料创新发展论坛和首届磷产业数智化技术装备展示展览交流会同步在湖北宜昌召开。山东保蓝环保有限公司运营总监杨全宏在会上详细....

2025-07-01     中化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