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霍尼韦尔不懈的追求,并早已融入公司的DNA之中。”霍尼韦尔中国总裁余锋近日表示,霍尼韦尔不仅在前沿科技的探索与突破方面积极投入,还深度参与中国的产业升级进程,以创新为钥,解锁自动化、未来航空、能源转型三大发展趋势中的增长潜力,助力全球和中国市场的高质量发展。
让人人都是创新者
余锋介绍,在霍尼韦尔的全球创新网络中,中国研发团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他们不仅为全球项目提供支持,更深入洞察中国市场与客户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研发工作。例如,Midas气体探测器在工业自动化中增强生产安全及效率;相变材料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AI、储能、消费电子等多个行业,满足了中国市场对高效热管理日益增长的需求。这些本土化创新不仅满足了客户需求,也助力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与行业升级。
作为一家全球规模的大型企业,霍尼韦尔在内部创新中可能会面临资源分配难和流程长等挑战。余锋表示,霍尼韦尔采用敏捷开发的创新模式,颠覆了这一常规印象。例如,霍尼韦尔的软件工程师通过敏捷开发方法论,并在认证老师的培训与辅导下,使大量软件工程师获得了敏捷开发认证,加速了创新技术的研发。针对本土市场需求,霍尼韦尔的中国研发团队会主导产品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并申请中国专利。
此外,霍尼韦尔积极营造和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支持每一位员工进行“微创新”。多年来,霍尼韦尔面向员工组织中国创新达人赛,2024年公司收到了370项创新方案。通过这些活动,霍尼韦尔激励员工开发差异化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推动前沿技术的应用与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余锋强调,本土创新离不开人才,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霍尼韦尔通过增加研发投入、与客户联合创新等方式,充分布局中国市场,并在中国组建“精锐战队”,以创新、成熟的产品和技术助力中国客户实现可持续发展。
点燃制造业数字化新引擎
余锋介绍,作为一家全球高科技企业,霍尼韦尔在工业及楼宇自动化、能源转型和航空等领域拥有广泛的前沿技术和解决方案,致力于提升制造业质量和效率、实现高效的能源利用,并保障生产安全。以工业自动化领域为例,依托深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沉淀,霍尼韦尔为新能源、储能、氢能、船舶、半导体、离散制造、生命科学等广泛行业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余锋介绍,自2021年起,霍尼韦尔围绕丙烷脱氢装置与盛虹石化在智能工厂和先进控制等方面开展了全方位的深度合作。霍尼韦尔为盛虹石化提供成熟的工艺与行业领先的智能工厂解决方案,从工艺设计、工程建设到生产运行管理,由点到面地开展智能化建设,实现全要素、全环节的动态感知、数据集成和智能管控,为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搭建强有力的创新赋能平台。
2024年是AI从实验转变为主流商业推动力的一年,而2025年将开启它在工业领域的规模革命。虽然AI技术尚未完全成熟,但其先进性可以帮助实现工业领域三个重要的目标——让流程更高效、机器更努力地运行、人员更智慧地工作。
霍尼韦尔认为,通过将AI与云计算、5G相结合,可以加速工业从自动化到自主化的转变,将工业AI从理论变为现实。例如,如果一家偏远的炼油厂需要熟练操作人员来提高产量,那么通过协同这三项技术,炼油厂可以依靠历史数据和在边缘嵌入AI的工具来改善运营,实现真正的预测性维护。通过使用AI赋能的工具,工人们可以随时调用前几代人的经验来增强技能,直接变成熟练工。
技术是绿色发展的催化剂
随着“双碳”目标成为中国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能源转型将继续成为各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共同趋势。
在迈向目标的过程中,高科技企业身负重任。霍尼韦尔将着力开发创新技术,不断推出更高效、节能的产品和技术以降低能耗、减少环境污染。霍尼韦尔的能源管理、碳捕集和存储、可持续航空燃料、塑料循环利用等技术都处于市场前沿,助力石化、航空、生命科学等众多制造业领域提质增效,实现可持续发展。
余锋表示,霍尼韦尔一直致力于利用创新技术应对环境污染问题,比如塑料污染。霍尼韦尔的UpCycle工艺技术可以将废弃塑料转化为制作新塑料的原料。霍尼韦尔希望通过这一技术在中国的落地,不仅解决中国的塑料污染问题,也为全球塑料回收产业做出贡献。
目前,霍尼韦尔在中国已经拥有7个国家级或省级绿色工厂,在中国生产的产品超过75%来自这些绿色工厂。这充分体现了霍尼韦尔在推动自身可持续发展和能源转型方面的努力。
丸善石化4月1日宣布,位于日本千叶的乙烯工厂将于2026年关闭,同时优化与住友化学合资的京叶乙烯工厂。丸善石化表示,由于面临世界乙烯供给过剩,日本国内乙烯需求减少等严峻的市场环境,日本的乙烯装置持续....
近日,埃克森美孚和伍德赛德能源公司的合资公司批准了一项2.22亿美元的项目,即Turrum项目第三阶段。该项目将钻探新井,并提高澳大利亚东南部吉普斯兰盆地近海油气田的天然气产量。
3月26日,科莱恩宣布,其丽珂瑞蜡LicocareRBW560TPVita凭借在技术创新、行业价值及市场表现等方面的卓越表现,成功荣获“2025塑料行业——荣格技术创新奖”。
3月24日,罗姆集团宣布,其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贝城的大型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工厂正式投产。该工厂采用集团专有的C2路线LiMA生产技术,标志着罗姆在MMA生产工艺创新方面取得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