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10月28日至29日,2025石油和化工产业循环经济发展会议暨第三届上海化学工业区绿色低碳发展会议在上海举办。会议以“科创擎动循环链·绿色赋能石化业”为主题,围绕塑料循环利用、生物基化学品与材料创新、绿色技术与零碳园区、可持续发展管理人才培养等进行了深入研讨。
会议指出,发展循环经济是石油化工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落实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的必然选择和关键路径,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在会上,上海化工区重点分享了在零碳园区建设、污水处理资源化利用、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等方面的实践经验,为行业园区绿色转型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
会议认为,“十四五”以来,我国石化行业循环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但在关键技术创新、商业模式探索等方面仍存在挑战。未来,需进一步加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缩短商业化周期,构建稳定可控的再生原材料供应体系,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等,形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良好生态。
10月28日,中国化工信息中心联合中国石化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共同发布了《2025中国石油化工行业循环经济蓝皮书》。该报告聚焦2025年石油化工产业循环经济转型,剖析了塑料回收、轮胎回收、催化剂回收、电池回收4个资源循环领域和生物基材料、绿氢耦合两类绿色低碳技术的进展,解读了政策、市场与技术趋势。重点针对“十五五”时期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市场研判和发展建议。
10月29日生态环境部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夏应显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近年来,生态环境部积极推进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管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10月17日,乐山市印发《国家碳达峰试点(乐山)实施方案》,提出到2030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政策体系基本健全,建立完善的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和清洁高效的能源体系,全市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50%。